他又指着书信上的另一段,说:“看看,‘我国积德累仁,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远近已起义兵,羽檄
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他吴三桂就是料想到我会有你说的那
想法,才故意在这里婉转地提醒我,让我不要忘记,虽然明朝灭亡,然而现在整个关内,仍然有上百万故明军队啊,足可以让我这区区十几万八旗兵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
“吴三桂不是在书信上已经写明,如果复国成功,将‘裂土以酬’吗?他显然是已经好了当石敬塘的准备,但关键问题是,他究竟裂多少土?果然是黄河以北吗?是否包括他们原本的都城燕京?这样一来,恢复之后的明廷岂不是要搬到金陵城去,仿照当年辽国与北宋隔黄河而治的故事了?”我倒是很好奇吴三桂究竟打算将哪些土地送给清朝作为酬劳。
我突然间想起了先前他写给李自成,要求与大顺军协约共取京城,瓜分北方地那封信。看来人本是贪婪,尤其是作为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则更是将这
贪婪发挥到极致。一个月前,大顺军未
陕西,多尔如何能够料到关内战局竟然会发展得如此神速?当时他地意愿,也不过是能够在与大顺军共同灭亡明朝地同时,尽最大可能捞取便宜,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得到黄河以北地土地。而今,李自成显
寇本
,吴三桂仓皇送来借兵信。这让多尔的信心又加
了一层。胃
又增大几分;如今谁要是再想同他谈条件,就绝对是区区黄河以北之地所不能满足的了。
偏偏多尔衮在兵名义上还赢得了相当大的优势,现在
关不再是趁火打劫的侵略之举。而是冠冕堂皇的“替尔等君父报仇”的名目。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明朝人方才醒悟:原来敌人地敌人并非全是自己的朋友,却可能是更为危险的敌人。
多尔衮了
,答
:“是啊,以往我们
兵
关。也地确是为了些财
。算是‘损人利己’。消磨大明的国力。不过今时已经不同往日,明朝已亡,我们要的是整个中原,岂能被区区小利所驱使?”
我知后来这些军队的结果,的确是地地
的“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所以虽然数
多尔衮轻而易举地看穿了吴三桂的心思,他轻蔑一笑:“呵呵,估计是山西陕西一带,这些地方都是李自成地老地盘,还是有相当势力地,吴三桂借着给我们这些土地的机会,叫我们麾军关中,替他们大明扫平
寇,最好是打得旷日持久、两败俱伤,他们也好趁机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之后,就是
兵将我们各个击破之时。”
我也禁不住粲然一笑“不过能够让他忙不迭地绞尽脑,筹措用词。大拍
的,整个清国也只有你一人了。看来这吴三桂也地确到了快要山穷
尽的地步,还不忘保持自己的名节,贪恋复国之功地勋名,王爷如果轻易答应了他,那才是咄咄怪事。”
我疑惑:“吴三桂未免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吧?就算是王爷替他赶走
寇时兵力遭受不小损失,但也足以能够消灭他那五万关宁军的了,他就不怕大清翻脸,一下
将他铲除于京畿之间,直接夺了京师了事?”
三桂念念不忘他
哦,原来如此。起先我还奇怪,吴三桂会不会是以为满人贪婪,喜好金银女,就和众多游牧游猎民族一样,到
抢掠,并不在意土地的占有和辖制。因此打算用银
收买清军替他复国,等大功告成之后,清军也会遭受不少实力创伤,况且得不到燕京就难以在中原立足,迟早就得像以前一样抢掠一番再返回辽东。这样一来他也用不着背负石敬塘地骂名,割地相酬自然就成了一纸空文。
的衔,显然是有意提醒王爷,他是以两国之间平等
份和立场来信借兵地,王爷如果答应借兵,那么等他恢复大明的宗庙社稷,成为复国功臣之后,就和大清互约为友好之国,馈赠于大清的好
可着实不薄啊!”多尔衮重新接过信来,指
着其中一段说
:“此人果然善于
无本买卖啊!你看看,什么‘况
寇所聚金帛
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看来这犒劳大清军队的银
都不用他吴三桂自己掏腰包,就可以哄得我
力替他成就田单之功,这算盘打得果然不同凡响,”接着一笑“不过听说李自成已经收获了七千多万两银
,正源源不断地运送往西安,只是不知
等我军赶到之时,还能不能拣到些残羹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