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六卷 日chu雄关 第五十二章 政治
嗯,想来多半如此,不然他怎么会如此火急火燎地派信?以往从来都是我们给他送劝降信,只不过他这个第一次主动来信,是不是表示愿意归顺我朝?”多尔衮将书信接在手中,却发现这信着实不短,足足有四页之多,他在览阅之前,先是望了我一yan:“yan下我们正是久旱之时,这不,天上就降下甘霖来了。”
我对于此封书信的内容虽然没有过目,却早已心知肚明,现在高兴未免早了些“对于吴三桂来说,王爷所领的八旗大军又何尝不是久旱之后始降的甘霖?不过照我看来,这封信却也未必就是归降信。”
多尔衮nie着手里的信,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上面,而是略显愕然地盯着我看,顷刻,他摇了摇tou,dao:“难不成都到了这个时候,他吴三桂还要拿着平西伯的架子,想要跟我大清讲条件吗?殊不知这世上哪有hua任何本钱的买卖?”
“王爷先不必疑虑,看过之后就明白我的猜测是否准确了。”
我当然是xiong有成竹,然而却不想在多尔衮面前过分卖弄聪明,再说这也不是我的聪明,而是我有详细了解过这段史料的优势罢了。这次即将到来的山海关大战,我不想多加掺合,因为这对于多尔衮来说已经是一场相当完mei的成功战事了,gen本不需要任何补助和提点,我害怕在这每一步都必须zuo到恰到好chu1的mingan时期,由于不经意地一个举动甚至什么意外因素。导致历史产生相应的蝴蝶效应。
多尔衮低下tou来,将书信先是匆匆地过目一遍,接着又重新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知dao是喜悦多一些还是嘲弄gan多一些,他的脸上louchu了一丝浅笑:“这个吴三桂,还真是来信借兵的,你猜得还真准!你也看看吧,冠冕堂皇的。文采也属上等。看来吴三桂在谋虑方面的确要远远jing1细过一般武将啊!”我接过信来。一页一页,缓慢地翻着,因为这个时代的文字书写方面没有标点符号,所以阅读起来不可ma虎,否则很容易会错意思。
“大明敕封平西伯兼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致大清摄政王殿下:初蒙我先帝ba擢,以蚊负之shen荷辽东总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shen慕。但chun秋之义,jiao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谊,谅王亦知之。
今我国以宁远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弃宁远而镇山海,思yujian守东陲而巩固京师也。不事!但京城人心不固。jian党开门纳款,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贼首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诚赤眉、绿林、黄巢、禄山之liu,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可立而待也。我国积德累仁,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远近已起义兵,羽檄jiao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
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yu兴师问罪,以wei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而luan臣贼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锄暴剪恶,大顺也;拯顺扶颠,大义也;chu民水火,大仁也;兴灭继绝,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liu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jing1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bu,合兵以抵都门,灭liu寇于gong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本宜上疏于北朝皇帝,但未悉北朝之礼,不敢轻渎圣聪,乞王转奏。”
读毕,我忽然冒chu了一个南辕北辙的念tou:等到清朝入关定鼎之后,我就教那些国史馆地学士和章京们学习标点符号地使用并且大力推广,等到全中国都开始采用标点符号来方便阅读时,我这个“发明者”是不是也可以名留千古了呢?这么简单就可以扬名立万地办法,我以前怎么一直都没有想到过呢?还是自己被舒服日子侍候成了懒惰之人,连脑子都不肯动了?
多尔衮哪里能够知daoyan下我的脑子里竟然想着这些东西呢?他看到我沉yin不语,还以为我在思考什么策略还是琢磨信中意思,于是开口问dao:“熙贞,你在想什么呢?”
我顿时醒悟过来,这才注意到自己的走神,当此军事要务,甚至说是重要的历史阶段前,我居然思想溜号到了如此地步,着实可笑得jin。于是赶忙谈起正题:
“这书信的抬tou有意思,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