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8/10)

后,在邹塘包围了倭寇,一昼夜连破三处倭寇巢穴,焚死、斩杀倭寇四百多人,又在海丰大败倭寇,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处,抢夺渔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风沉没。侥幸脱险的二千多人,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将其围困达两月之久,倭寇粮尽,意欲逃去。副将汤克宽设兵伏击,亲自杀死倭之悍将三人。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倭寇遂被击溃。于是移师潮州,依次降伏蓝松三、叶丹楼。并派人招降吴平,将吴平安置在梅岭。不久吴平又举兵反叛,建造战船数百艘,聚集部众一万多人,筑起三座城池固守,经常在滨海地区劫掠。福建总兵官戚继光攻击了吴平,吴平逃往南澳。四十四年(1565)秋天,吴平进入福建,把总朱玑等人在海上阵亡。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领陆军夹击吴平于南澳,大败敌人,吴平侥幸留了一条性命率部脱逃,逃到了饶平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的部将汤克宽、李超等跟踪追击,却连续为敌人所败,吴平又掠夺民船流窜海上。闽、广的巡按御史纷纷上疏责难,俞大猷因此受到撤职的处分。吴平终为汤克宽追击远逃,再不敢上陆劫掠了。

河源、翁源贼人李亚元等活动猖獗,总督吴桂芳留俞大猷征讨,征兵十万,分五路进击。俞大猷用计亲捣贼巢,生擒李亚元,俘虏、斩杀敌人共计一万零四百人,救回被裹挟的男女八万余人。于是朝廷又恢复了俞大猷的职务,调任广西总兵官。按照旧例,用有功之臣总管两广官军,与总督同驻梧州,皇帝采用给事中欧阳一敬的建议,在广东、广西各置将帅,罢除勋臣总管兵事的办法。于是召恭顺侯吴继爵回京,代以俞大猷,并授予俞大猷平蛮将军印信。而用刘显镇守广东。两广同时设置大帅,从俞大猷及刘显开始。降将伍端死后,他的部属王世桥又起兵反叛,劫持了同知郭文通。俞大猷连续击败王世桥,王世桥的部下将他抓住献给了俞大猷,因此,俞大猷升为都督同知。

海寇曾一本,本来是吴平的同伙,后降于官军,至此又叛降,劫持澄海知县,击败官军,守备李茂才也中炮身亡。皇帝诏令俞大猷暂时督率广东兵协助讨伐。隆庆二年(1568),曾一本进攻广州,后又攻掠福建。俞大猷集合郭成、李锡部队剿灭了曾一本及其部众。俞大猷因功升为右都督。

广西古田僮人黄朝猛、韦银豹等,在嘉靖末年曾经两次劫掠省城官库,杀害参政黎民表。巡抚殷正茂征兵十四万,交俞大猷统属征讨。俞大猷分兵七路,连续攻破数十处贼人巢穴。贼人力保潮水寨,该寨建在高山的顶端,官兵攻十余日未能奏效。俞大猷假意分兵进攻马狼之敌,而密遣参将王世科率兵乘夜雨之机登山设下伏兵。天刚亮,大炮骤发,敌人大惊,各路部队乘机攀缘而上,敌人全军覆没。马狼等贼人巢穴相继被官军攻克,共计杀死、俘虏敌人八千四百多名,活捉了黄朝猛、韦银豹,百年来的贼寇之患一朝尽除,俞大猷因功享有世袭荫庇子孙的特权,升为指挥佥事。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皇帝诏令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为南京右府佥书。未及赴任,后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1573)秋天,海寇突袭闾峡澳,因战事失利俞大猷被剥夺职务,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起用为后府佥书,训练车营,三次上疏,请求退休,不久,去世,赠左都督衔,谥号为武襄。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武平、崖州、饶平都为之立祠祭祀。谭纶曾给他写信说“:在节制部伍的精明上,您不如谭纶;在赏罚的分明上,您不如戚继光;在作战的勇猛快捷上,您不如刘显。然而这些都是小智,您则为大将之才。”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好读书,并掌握了经史要义。嘉靖中继承武职,被人推荐为署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倭。后改任浙江都司,以参将职分掌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进犯东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救援不及,因为道路险阻的缘故朝廷没有降罪。不久会合俞大猷部,将汪直余部围困于岑港。由于久围不下,戚继光受到免除官职的处分,戴罪讨倭。不多时倭寇突围逃走,另一支倭寇又焚烧劫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没有战功,而且有勾结敌寇的嫌疑。有关部门正准备拿他是问,很快又因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官职,转任台州、金华、严州三郡太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