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4/5)

显赫。两个儿子最初做官,都不在秘书省任职,这是因为家讳的原因(按照旧礼制,君主、父母的名字必须避开,不能直称)。后来他们兄弟私下互相商议道:如果遵守典章礼制回避名讳的话,那么我们兄弟将就不当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及各部尚书了。于是改讳。只说父名讳一个仲字。以后他们兄弟中有人当了宣武军堂书记,认识他们的人说:仲舒的两个儿子违背天道触犯神灵,不会活长久的。没过多久,两人相继死去。

李据

唐代人李据,是宰相李绛的侄子。生于贵族之家,以前曾不识字,是因门荫(唐时权要贵戚之子孙经简试便可入仕,叫门荫出身)而当了绳池县丞。因过年而没有要到鱼,便大怒,追问打鱼的人道:为何不敢去打鱼?又裁断道:新春来到了,是害怕猛兽。鱼网是很宽,但疏而不漏。驱逐!又有一次,一个杂役要请假,他在假条的下边批复道:白日黄昏须到,夜即平明放归。杂役竟不敢走。于是他又裁决道:如此愚顽,岂(哪里)合(应该)吃杖,判定五下!有人告诉他:岂合吃杖,就是不应该判定挽棍杖打。李据道:你懂什么,"岂"是助词,与之乎者也一样,它们哪里有什么差别。

教坊人

唐朝时,有个人身穿红色衣裳在中书省等候宰相想要求做官。有人问他以前任过何职,他答道:以前属于教坊(掌管宫中音乐的官署)的人,在西方狮子左脚干了三十年。

南海祭文宣王

在广南沿海有十几个州只祭海,一般都不修孔庙。有一个州刺史不懂这里的礼俗,要设馔肴而祭奠孔圣人。他安排了一个小官吏充当文宣王、亚圣,恭敬地守候在门外。有的人来祭祀时举止不合礼制,刺史就判定道:由文宣王、亚圣决定杖责多少下。

太常寺

唐朝时,有一个高级官员兼任太常寺(掌管礼乐祭祀臣卜的官署乐卿。有一次行事礼官祭礼圆丘,对于届时未到的人,他裁断道:太常是大寺,实际上自己就是个僧院,而圆丘不过是个小僧,不能算做无礼。

柳氏婢

唐朝时,仆射柳仲郢镇守郪城。他有一个女婢不可心,便把她卖到成都。刺史盖巨源原是西川的一名大校,渐次官至州刺史,居住于苦竹溪。有个女人贩子,由她自己诱导女婢做些家务,让巨源来评品她侍候人的技艺。有一天,盖巨源站在窗外偷着看,让女仆在屋内侍候人。大街上恰有一个卖绸缎的,就把他叫进宅屋来。盖巨源便与那个卖绸缎的人站在一道纱屏内的边缘,一边看女仆侍候人的表演,一边评头品足,讨价还价。柳家婢女突然失声大哭仆倒在地上,样子像中风了一样的抽搐。他们赶紧让人搀扶出去,再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女婢去了女人贩子家。第二天,那女婢病好了,追问她昨天有什么苦处,女婢道:我虽是下残人,可毕竟曾是宰相家的女仆,死也就死了吧,怎么能去侍候一个卖绸缎的小贩子呢?成都的人们听说这件事之后,都感叹这些世代显贵的家族,竟是这样遵循墨守礼制的!

韩昶

唐时的韩昶,是世家子弟,虽家教颇有方,但他生性顽劣,不能让人对他有好评,曾经做过集贤院校理。史传书中他车辖处有金饰(做过大官职),都是空想妄说的。最后他曾做至拾遗,封至谏院大夫,他不曾到职。

王智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