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候到了。正准备出来一锤定音,把迁都一事定下来之时,一件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当日,正是中秋佳节。王钰在宫里宴请两位金国废帝,与完颜亮纵论天下大事。完颜亮自被俘到汴京以后,王钰可没有亏待过他。仍旧高爵厚禄。供养起来,并时常接见宴请。
完颜亮虽有亡国之痛,但也对王钰如此宽宏的胸怀表示尊敬。同时他也明白。金国已经不存在了,但女真人还得继续生活下去,王钰的民族政策至关重要。所以,他借助王钰接见他地机会,时常向其建议“善待夷族,则天可汗不期可至”所谓夷族,就是指汉族以外的其他所有少数民族。他建议王钰。只要善待其他民族,天可汗这个称号,不用期盼,自己就会到来。
王钰也对完颜亮的才干十分欣赏,时常与其共论国事。待为上宾。就连朝中如吴用等大臣民恐怕都不知道,迁都这个建议。最早正是完颜亮向王钰提出来的。他分析自唐代以后,天下动乱,不能统一地原因。根子就在北方。
只要把都城迁到北方以后,关外的广大地区,必然稳定。北方一稳,天下就稳了。因为都城一旦定在某个地方,它的效应会是辐射性地。都城,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交通枢纽。大宋的都城,如果迁到北方某个城市,那这附近地广大地区,必然要在军事,经济和交通上,得到大力发展。如此一来,就会对北方的草原势力,形成威慑,若如此,则天下大定,指日可待。王钰对他这个建议,十分重视,正好也准备动手,所以才有了这长达数月的朝中迁都争论。
“王上,开封府尹汪思继紧急求见。”王欢来到王钰身边,小声对他说道。
求见就求见,还加上紧急二字,看来事情小不了。王钰正吃得兴起,但还是回头对完颜亮说道:“失陪。”
“王上请便。”完颜亮低头回道。
匆匆步出宫殿,远远望见开封府尹汪大人在宫门外急得团团转。这位汪大人
纪并不多,还不到四十岁,跟陈东是同科进士,作过官,两任地方官,政绩卓著,被王钰点名提到京城来担任开封府尹。
“白大人,什么事这么着急,连跟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放弃了?”王钰老远就问道。
看到王上驾临,汪知府快步上前,施行完毕之后,语速极快的说道:“王上,出事了。”
王钰倒没见怎么紧张,左右一望,说道:“去政事堂说吧。”
政事堂是中书省最重要的部门,丞相的办公场所,就位于禁宫之中。当下,三人来到政事堂,因为天色已晚,又是中秋佳节,政事堂内一个人也没有。
王欢重新叫来人掌上灯,那汪思继着急忙慌从袖中掏出一物,双手呈上。王钰看了一眼,好像是一张纸,背部隐隐透出墨迹。
“王上,请用茶。”王欢知道王钰今晚喝了不少,特意泡了一杯浓茶奉上。
王钰抿了一口,这才展开那张纸看了起来,原来却是一篇文章。遂笑道:“开封府尹不会在中秋佳节,没事做跑来向本王献上一篇奇文佳作,又或是在赏月的时候,灵感如泉涌,写了一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