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邺城chun秋篇---第十三章故人相见(4/4)

秦之亡,汉之危在于自挟诈失信于天下。秦虽灭六国一统,表面强大无比,然早失信与天下:起始,秦以商于六百里地诱楚绝齐,又诈请楚怀王入秦,名为修好,实乃扣留,失信于楚;后,秦又与赵会盟与绳池,以十五城诈骗和氏美玉,若非蔺相如,几乎成功。秦行如此之事虽谋略之策,然过于狡诈无义,虽大国之战,计谋为上,然一而再,再二三失信与人,天下谁愿服之?心不服,何来信任?失去天下民心,忘国则是必然。汉祖起兵之初,人不多,马不壮,最后却击败兵多马壮的项羽,这是为何?简单,一个约法三章,彰信立义,得尽天下民心。汉室立国初始,官行其责,民从法,国力日渐强盛,武帝时,天下臣服,强盛一时,固然是武帝修兵道,威震四方,然四夷归服却是武帝重信义,扶弱小。可到了后世,帝常失言天下,官多行不义,民无望,为生计,不得不经常虚言假话。到了灵帝时,买卖官爵,买卖人口,欺上瞒下竟是社会主流,为盗作匪,竟是自乐。信义何在?道德何存?如此这般的失信丧德,下不能取信与民,上不能取信于国,何以取信于天下?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了。赵羽一口气说完这篇长篇大论,众人听地汗颜无语,荀也在喃喃自语。他这篇话固然在说自己的立场,其实也是说给荀听得,和在许都一样,是在劝他,这个汉室已经无药可救了,你不要再为它操心了。荀显然听明白了,他眼中隐隐有泪,低头不语。

赵羽见效果达到,故意长叹一声结束了他的感概:“故而,大信义乃存国之道,小信义乃存民之道,无信无义何立于世?赵羽就是一介平民百姓,不会讲什么忠君爱国,只有信义二字还在心上,若再无此二字,与死人何异?难倒君等愿意与一死人共事乎?我已发誓跟随子龙兄长一生一世,就会做到。”

这下,堂上地众人除了喝闷酒,都无话可说。曹操早就想到荀的劝解不会有效,因此另有准备,听了赵羽地话,他猛喝两盅酒,看向赵羽地眼神突然悲哀起来,竟然泣然泪下:“操自负才学,欲担天下重任,故四方求贤从不敢怠慢。子玉,你通古博今,有见过操这般用心之人乎?自你到此处,操竭尽心力,百般相求,然你竟不为动,宁披枷带锁,也要置操之心意不理,置文远、奉孝兄弟之情于不顾。你道是为了你兄弟情谊,刘备处,你有兄弟情深义重,我这里真是一无是处?子玉,你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操如此费心,竟得不到你的一片真心,我不甘心呀!”

满堂文武全部愣住,张辽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曹操地话也说到了他的心里。曹操这一手果真有效果了,赵羽是大吃一惊。哎,虽然书上说这见了人才就哭的是刘备,可我和刘备已经相处了这么几年了,就见他哭过一次,刘备的专利怎么出现在曹操身上了?心里想着,他愣愣地看着曹操,一时间竟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贾翊眼见曹操如此作为,他急忙上来帮忙:“子玉,文若先生说的有理,你在此处,就是甘愿做一囚者,不过是为了全兄弟情谊。你降了明公,也无损你们的情义。诺,文远在此处,说起来也算是你在刘备处兄长们的敌人,可你们的兄弟情义不是一样在吗?你若怕伤了兄弟情义,到了两军对垒之时,不让你们兄弟对敌便是。”他把昨天夏侯的话说了出来。

曹操和老贾的配合非常默契,不等赵羽说话,他马上接嘴:“然也。子玉,你若是请降,操决不让你与你的兄长对敌。两军对垒之时,对你兄长,我等必相看顾,不让他们有失,如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