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见礼了。”
我面子没荀大,曹操扶扶头巾,心里嘀咕了一句。赵羽仿佛听到了他的心声,瞥他一眼,我对君子很有礼,就是不给你曹操面子。曹操气量大,咧嘴一笑,你的生死都握我手心里,我大人大量,不和你计较。他径直坐自己位置上去了。
荀君子没看懂这出眉眼,他扶着赵羽往堂上走,嘴里长叹:“当日在许都,是荀怠慢了将军。八年了,我找你找的好苦,真是阴差阳错呀,如果那个时候,能放下一切事情,先留住将军就好了。”
赵羽心道,那天我和三哥生怕你纠缠,跑都跑不及,没想到害老实君子白找了这么多年:“有劳先生这些年费心了。当日少年轻狂,胡言乱语,倒让先生见笑了。”
荀还在叹气:“当时,在里间房内的可是奉孝?”“正是三哥。三哥对先生很佩服,他说先生之才世间无人可比,先生的心胸也是世间无人可比。”
荀将赵羽安置在座位上,还在自责:“奉孝之才强过百倍,是无才。当日不能留下你兄弟两人。”
赵羽只好相劝:“这与先生无关。三哥在这边肯定得到先生照顾,只是,我还没有见过他。我三哥可好?”后面这句话却是问曹操的。
曹操点头:“奉孝还好。他有要事办理,暂时不能回来。等他回来。自会见你。”
见曹操也说谎骗赵羽,贾翊在旁低头抿嘴。赵羽则暗笑,你们集体说谎,我也不揭穿了,等三哥自己愿意。会来见我地。
等酒席摆上,曹操知道赵羽不能喝酒,只是殷勤劝食。赵羽也不想客气,可他还是没什么胃口,看着满几的食物,勉强自己吃了点,免得回到牢里,还是吃不下饭。
荀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赵羽,肚子里措词了一番后。直接开口劝告:“将军何苦这般折磨自己,你又不是刘备地手下,即便在此披枷坐牢。道是为兄弟义气,可文远见你如此。心里也不好受。小将军地坚持无关忠义。你便留下,世人也不会说将军不义。当年在许都。你自己说过:曹公,大略之人,必成气候,今方天下大乱,我观天下群雄,莫有过之者。既然你如此推崇大人,为何反不肯留下呢?”
赵羽一听,心里翘大拇指,人厉害就是不一样,这话说的真好,荀攸也提起地大义、小义之说,你们叔侄倒是心有灵犀。现在这个时代,地确是最讲忠义地时代,荀也是有名地忠义之人,为皇帝尽忠,为东汉王朝尽责,是个好国相,可惜这不是清平盛世,所以,他注定是悲剧人物。赵羽慢慢思考了一下,才对荀说:“先生可知秦一统江山后,为何灭亡的如此之快?秦始皇的万代只到了二代?”荀一愣,赵羽的回答超出了他地预想,秦亡国与忠义之说有什么关系吗?他愣愣地看着赵羽,一时间没想到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