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12章民意党式的佛教(2/2)

而在开设寺庙学校之后的,当然是建立起以儒为主,以佛为辅,再兼以实学的科举系,以选南洋、印度土著弟中的英担任官员。当然,类似的科举取才也会在僧侣中展开,便于低级僧侣晋升到级僧侣。(未完待续。。)

而儒学是“修今生”的,求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堂”,而“天堂”肯定没有天堂大,能容纳的儒家英实在有限。大分研习儒家经典的儒生,终其一生连个举人都考不中,当个秀才挤士绅阶级的大门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是大门的秀才,倒是能结士林养成人望,然后把持地方分税赋,保住一门富贵。可要小门小,哪怕中了秀才也是个穷酸。

因此儒学的“传教”能力本不能和基督教、真神教和佛教相比。要不然中原大地也不会被外来宗教一再侵了。所以朱济世知不能让儒学直接去和真神教、印度教打擂台,只能佛儒并用。

如果想要用如来真宗去同真神教和印度教争夺地盘,那么如来真宗就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系和纪律——“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是必须的!只有将如来真宗变成民意党一样的斗争机,才能完成抗衡真神教,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和儒学思想这两个艰的任务。

而朱济世预备在南洋、印度推广的如来真宗非但不会排斥儒学,而且还会和儒学相辅相成——以佛治心,以儒治人一直是朱济世同化南洋政策的心。之所以要佛儒并用,其实和儒家的大理对普罗大众没有多少引力有关。基督、真神有天堂有地狱,佛家除了天堂(极乐世界)地狱之外还有往生回——这都是虚无缥缈的好,好像是开空支票,能不能兑现只有天知

不过儒教并没有真的打宗教旗号,而是以学派的面目现的。因而儒教是可以同别的宗教结合在一起——除了极度排斥异己的真神教。

“第一代真如法王将会颁布法旨,除了东辉、金州、阿拉和丹那沙林四座大本山所辖地域之外,如来真宗不得在大中华诸国领土之上开设寺庙。大中华帝国议会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对宗教活动加以限制。”

首先将儒家的如来真宗的佛理。所以《如来真经》中的佛理是允许僧众结婚生的,同时还提倡让没有传宗接代任务的儿(长以外)和女儿家侍奉佛祖,反对独家,还提僧侣也需尽孝的理论。

实际上中国的儒学也和西方的基督教新教一样,相信的人不少,但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儒教教派系——如果将中国的儒教看成一个宗教教派的话,那么它的教主就是皇帝,各级科举正途的文官就是级神职人员,没有官但是拥有举人、秀才功名的士则是中下级神职人员,还有一些没有功名在的私塾先生应该算编外神职人员。

纪律的真神教,不败才有鬼呢。

不过这样一个组织起来的大佛教教派对于大明朝廷和大中华诸国的王廷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威胁。对此,朱济世早就有了安排。

之后就是依托如来真宗的寺庙开设学校书院,传授《如来真经》、儒家经典和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其实这就是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翻版,对南洋、印度的土著少年儿童用如来真宗的佛理和儒家思想行洗脑,同时再传授一些实学以方便其中的佼佼者一步求学或任官职。

如来真宗就是一个辅助大中华扩张的佛教派别,朱济世可不想让这个教派在大中华帝国内发展得太过大——大的宗教,无论宣扬的是什么教义,都会成为禁锢人民思想的牢笼。所以宗教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大而不,如同西方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新教教派一样,虽然信众颇多,但是没有了罗公教那样大而严密的组织。

而后,朱济世和朱国卫还计划招募一批儒僧——既懂佛理又通儒学,用他们作为如来真宗的心。这是推广如来真宗的关键!朱济世的计划是不拘一格,广选良材。因为如来真宗的佛理简单,级僧侣又不必戒戒荤,而且待遇优厚,还可以孝敬父母,其实和官没有什么区别,想来可以引到一些不在乎有没有发的“儒士”和别的宗派的和尚尼姑加。不过挑选什么样的人,又要如何加以训练,还是需要仔细琢磨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