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灵魂的gao贵灵魂的在场(2/2)

虫或一象的。无论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中的确蕴涵着一,不是所谓职业德或敬业神所能概括的。关于闲暇,我在这里只想指:度闲的质量亦应取决于灵魂所获得的愉悦,没有灵魂的参与,再的消费也只是低质量地消度了宝贵的闲暇时间。

2001。6

在空间上,可以把环境划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型。如果说自然是灵魂的来源和归宿,那么,人工建筑的屋宇就应该是灵魂在尘世的家园。作者调,无论是与自然,还是与人工的建筑,都应该有一亲密的关系。在一个关注灵魂的人中,自然中的一丘一豁,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同样,家居中的简单小事,诸如为门镙钉,净一块玻璃,都会给屋生命,使人对家产生更亲密的觉。空间有一神圣,但现代人对此已经完全陌生了。对于过去许多世代的人来说,不但人在屋宇之中,而且屋宇也在人之中,它们是历史和记忆,血缘和信念。正像黑尔诗意地表达的那样:“旧建筑在歌唱。”可是现在,人却迷失在了楼的迷之中,不我们为装修付了多少金钱和力气,屋宇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仍然是居无定所的狼者。

说到人与人的关系,则不外是孤独和社会往两状态。往包括婚姻和家,也包括友谊、邻里以及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令作者担忧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消失。譬如说,论及婚姻问题,从前的大师们关注的是灵魂,现在的大师们却大谈心理分析和治疗。书信、日记、谈——这些亲切的表达方式是更适合于灵魂需要的,现在也已成为稀有之,而被公关之类的功利行动或上网之类的虚拟社取代了。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的缺席,这孤独就成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对于珍惜灵魂生活的人来说,如同默顿所说,孤独却应该是“生活的必需品”或者,用利希的话表述,人人都离不开一广义的宗教,这宗教就是对寂寞的验。

我把自己读这本书时的想写了下来。说到这本书本,我的印象是,作者大约也是一位心理分析的信徒,因此,把容格、希尔曼这样的心理分析家的言论选得多了一些。在我看来,还有许多贤哲说过一些中肯得多也明白得多的话语,那是更值得选的。不过,对此我无意苛责。事实上,不同的人来编这样的书,编成的面貌必定是很不同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来编一本心灵书。我还希望每一个关注灵魂的人都来编一本他自己的心灵书。说到底,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