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全球低温异常气候,又给了尚未恢复元气的德国农业以致命一击。
到一九四九年的秋天,在战前曾经拥有六千六百万人口的德国,共计有两千两百万人死于战争和饥荒,一千万人为谋生而迁徙到了中亚和西伯利亚。但是相对于德国那两个老对手法国和英国的现状,德国人在这十年毁灭性浩劫之中的处境,相对来说还不算是特别惨的,大约只能说是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
作为日耳曼人统治的另一个国家,奥地利在二战之中同样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到了三战时期又挨了核爆,之后的全球异常低温气候,或者说“无夏之年”,同样给希特勒的故乡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当世界大战和灾荒终于结束的时候,战前拥有七百万人口的奥地利,现有人口已经减少到了四百万,工农业和交通运输陷入崩溃,社会面貌跟德国相差无几。而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灾情比奥地利稍弱,食品配给制度一直能够维持,战后恢复的状况也更好一些,目前已经展开了各项重建工作。
从德国再往东,东欧和东南欧各国虽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却没有遭到太多破坏。尽管同样遭受了全球异常低温气候的侵袭,但也能够得到苏联政府的就近接济。经过五年的恢复和建设,战争的痕迹已经被逐渐抹去,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基本都接近了战前水平。
总的来说,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的人口损失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下,保加利亚甚至只死了不到五十万人,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即使是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波兰,如果不考虑战后变更国界线,导致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人民重新变成苏联公民的话,也只有百分之十八的波兰人在战争和灾荒之中死亡。
但让人感到困扰的是,尽管纳粹德国已经覆灭,但因其而掀起的排斥犹太人风潮,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各国依然没有完全消退,其中以波兰的状况最为严重。许多刚刚被释放出纳粹集中营的波兰犹太人,又遭到了波兰人的私刑拷打甚至杀害。由于民族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其中一部分波兰犹太人选择前往巴勒斯坦,到筹集之中的以色列国定居。另一些犹太人虽然也觉得在欧洲大陆实在待不下去,但又自认为难以适应中东沙漠的严酷气候,希望能够继续在欧洲生活,于是就有了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犹太人自由市的提议。
对于犹太人的上述提议,波兰人表示非常支持,巴不得他们快走,但希望自己也能在大不列颠岛上圈一块地。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闻讯之后则强烈要求,千万不要让犹太人在大不列颠岛上继续跟波兰人做邻居。
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三国,同样并非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死亡人数看似不算很多。但由于气候酷寒,地广人稀的缘故,即使仅仅只是在首都挨了一枚原子弹,对这些国家来说也已经是难以承受的毁灭性打击。再接下来的全球异常低温气候,更是把这些高纬度国家一下子推进了严寒的地狱。挪威和瑞典北部由于被冰岛火山灰遮蔽了天空,曾经整整六个月不曾见到一丝阳光。等到火山灰稍微消退,接下来又已经进入极夜了…根据目前的粗略统计,丹麦在世界大战和全球异常低温气候之中,损失了大约一百五十万人口,瑞典损失了两百万人,挪威则损失了一百八十万人。已经被苏联重新收复的芬兰,在战争和灾荒之中则损失了一百二十万人。冰岛则是彻底成了无人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可能有人类在这样的地方活下来。
除了人口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之外,北欧各国的生态环境也在这两个“无夏之年”当中遭到了严重破坏,相当多的动植物都在异常的严寒之中被冻死,预计需要相当漫长的时光,才能逐渐恢复过来。
最后,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之中,为了苏维埃人民的独立,自由,复兴和尊严,为了全人类的革新和解放,为了敲响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后丧钟,我们伟大的苏维埃祖国,也先后贡献出了大约一千五百万名英雄儿女的生命,并且付出了包括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在内的,四座本土城市被美国原子弹摧毁的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