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章关于世界大战的总结报(3/6)

法兰西共和国在经历了十年战争和革命,以及两年多的灾荒之后,国内总人口从战前的四千一百万跌落到了大约两千一百万,一百多万人逃亡南非和美洲,三百多万人迁徙到了西伯利亚。包括首都巴黎,重要海港波尔多、马赛和土伦在内的一系列大城市被夷为平地。全国工农业生产陷入崩溃,铁路、航运、通讯几乎完全停摆。地方上普遍匪徒四起、流民遍地、治安崩坏。社会主义法国的临时政府目前滞留于意法边境的尼斯城,仅能勉强对全国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领土进行有效统治,其余地区豪强林立、军阀混战,俨然一副中世纪领主割据的模样,战后重建工作迄今举步维艰。

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参加二战,三战的硝烟烽火也仅仅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弥漫了很短一段时间。但问题是,西班牙在二战爆发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一场极端残酷的内战,被形容为“半个西班牙已经死了,杀死它的是另外半个西班牙”之后在三战之中,西班牙又遭遇了马德里核爆等惨剧,所以人口损失的比例依然相当巨大。按照统计,如果从西班牙内战算起,截止到三战结束,西班牙境内大约有一千三百万人死于战乱和饥荒,一百多万人流亡海外。葡萄牙经历的战争时期比西班牙更加短暂,但由于里斯本核爆和全球异常低温气候接踵而至,酝酿之中的新政权尚未建立便已流产瓦解,使得这个国家有整整两年时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在此期间,大约有两百万葡萄牙人出逃海外或死于战乱。目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全国性新政府,已经分别在格拉纳达和波尔图成立,国内秩序也初步得到稳定,但战后重建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

在欧洲各个传统强国之中,意大利在这十年战乱之中的损失算是最轻微的。但也有六百万意大利人在此期间战死或死于严寒和饥荒,一百多人逃亡海外,另外一百多人迁徙到西伯利亚生活。意大利国内的公路铁路交通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秋天,也就是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才初步修复。而该国的工业生产依然处于大规模的破产倒闭状态,农业倒是基本恢复了正常,到一九四九年秋天之时,已经有能力向国外出口少量食品。

曾经的永久性中立国瑞士,虽然在二战时期得以保持超然的中立地位,并且通过在交战双方之间做生意而牟取了暴利。然而在接下来的三战初期,因为其不自量力地企图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最终招致了毁灭性的核打击,首都伯尔尼和苏黎世被核爆摧毁,逃到日内瓦的瑞士政府被迫无条件投降。但不甘心失败的瑞士顽固派,又继续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妄图以游击战争的方式驱逐红军,并且确实促使了苏联红军的主动撤出:因为随着战线的推进,这片土地已经不再具备战略价值,而其它的战场更需要追加投放兵力。

但是,瑞士顽固派还没来得及庆祝他们的所谓胜利,随之而来的冰岛火山大喷发和全球异常低温气候,就对这个素有“欧洲屋脊”之称的高原国度施加了致命一击。在连续两个“无夏之年”的农牧业绝收和持续三年的大雪灾之中,某些瑞士村镇在大雪里埋了整整三年都没有融化,居民无处逃生,只能在自家的屋子里饿死冻死。而其它瑞士人也必须面对着没有燃料,没有食物的绝望处境——瑞士的周边邻国也同样处于毁灭性的灾荒之中,无法向瑞士提供富余的燃料和农产品。更何况,瑞士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早已彻底崩溃,即使能够从国外花大价钱买到物资,也很难运进瑞士境内。最后,在苏联红军不堪承受游击战的骚扰,主动撤出瑞士国境之后,整个欧洲社会主义阵营都对瑞士进行了贸易封锁。虽然依旧无法彻底杜绝某些非法商贩的小规模走私,但在这个全欧洲都陷入饥馑的时代,瑞士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搞到足够养活几百万人的粮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