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领土上的占领军政权,在军管和民政混杂的行政体制下,还是具有相当扁平性,这样初步的制约和平衡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这个权利是没法世袭的,而且是按照当地人口的比例,从退伍安置老兵中抽签轮流担任的,以尽量防止滥用和浪费公共资源。作为一个外来征服政权,我们不需要考虑绝对的公平和合理,只要确保唐人为核心的,主体民族的基本统治利益,就可以了。
而作为行台或者未来国家中枢,自上而下的监察机构,将分为都察院和社稷调查署,巡查督导性质的御史派遣和民生统计性质的社调暗访,各自两套互不干涉的系统相互结合和对照,不过人员补全就要慢慢来了。
而作为只对我个人负责的独立监察和情报系统,就要复杂的多了。此前的我幕府的部分分析团组,参军参事团的专业人员,见习士官团的成员,乃至旧有清风明月,游侠儿斩首团的境外残余,还有小慕容手上的商业情报网络,林林总总一大堆都可以归并在其中。
成员也不再局限唐人为主,广泛吸收唐人及其附属势力中的有志之士,而作为外围层面,更是要遍及统治下社会各个阶层和族群。因此在战后。已经有些不适宜,和平建设的种田殖民为主流,顺带监视和镇压前朝的残余势力和影响,乃至本地其他民族中存在杂音的需要了。
按照我的构想。改组的这只力量。将被分为日常性的潜伏兼经营。待机的执行部分和后勤研发三部分,日常状态下他们只有就近监视和例行报告,以及对可疑分子的临机处置权。但是审查和判决,还是有体制内的刑侦司法部门来补充和行驶。
更多时候则是以维护统治的需要,用来执行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或是暗中配合社调、行人司等其他部门行事;或是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对上述这些机构和程序进行监视。
只是比较具体的职权架构和名称还没想好,
越过一座座巍峨的山脉和雪岭,踏遍绵连起伏的浩渺盐漠戈壁和荒丘,穿行在一座座河谷山峡之间,各种熟悉或是单调的风景,已经让人无动于衷到麻木的时候,群山终于消失了。
随着缓缓渐低的地势,我们回到了呼罗珊大平原上,硝烟散尽已经一年多了,但是这里还是有些人丁单薄的萧条景象,空旷到不见尽头的道路旁,疯狂长起来的草堆中,还是可以时常看见人和马的皑皑白骨,只有在靠近城市的地方,才会因为新移民聚落和集体农庄的缘故,稍稍热闹一些。
往来道路的也主要是商人和士兵,很少见到当地的农牧民,当地居民依旧是充满畏畏缩缩敬而远之的情绪,但至少对新统治者这多了许多的服从和敬畏,随着部分呼罗珊辅助部队的遣散归还,这种情况会因此有些好转。
在木鹿城留下一部分来自高原和远方两河的移民后,大队人马更换了代步的马匹,又补充作为畜力和肉食的大型牲口后,再次向河流的方向出发。
轻车熟路的沿着大漠中河流冲刷出来的绿洲走廊,我们度过了千里行程来的第一条大河——乌浒水(阿姆河),踏上了河中三路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