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楔子忽兰忽失温之血(8/10)

兰忽失温靠拢,切断玛哈木向东逃窜的路线。

"骑士哨腾,若遇寇东走,即瓦剌之人诸阿鲁台者,西走即阿鲁台部下往瓦剌者,须并执之。盖虏情多诈,不可不察"只要玛哈木无法与鞑靼大酋阿鲁台联合起来,皇帝就已胜算在握了。连远在靼靼的阿鲁台的因素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那一带山岭已越来越近,皇帝勒住了缰绳,缓缓扫视着拱卫在他周围的数十员大将,发出了第一道进攻的命令。

无风。骄阳似火。

长空一碧如洗,如脚下这一望无际的青色。

齐膝深的野草在阳光下泛着幽绿的光泽,自皇帝驻马的土坡上,一直蔓延到天际。

三万匹战马在这茫茫的青色草原上铺开,武安侯郑亨、都督马旺、程宽、全玉各率所部精锐骑兵,高速向山岭冲击。

只要占领了这个制高点,明军几乎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山岭之上,寥无人踪。

玛哈木不可能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已经逼近到眼皮底下的十几万明军,那么,这位久经征战、有"沙漠雄鹰"之称的瓦剌王,究竟在做什么呢?

皇帝端坐马上,一道一道简短清晰的命令自他口中发出,十余万明军在数十员虎将的率领下,分为左、中、右三路,有条不紊地在大草原上展开了作战的阵形,缓缓向前推进。

武安侯郑亨的大旗已经逼近到山腰,山岭那边还是一片沉寂。

严子乔忽然自马背上站了起来,一丝凉意从他脊背上炸开,刹那间散部全身。

寂静的山岭上,竟似闪动着一种凛冽的杀气,一种只有真正的武功高手才能感觉到的杀气,一种虽然隔了这么远却依然能感觉到的杀气。

几乎是在刹那间,严子乔已意识到,玛哈木的骑兵肯定已经在山岭上作好了埋伏,玛哈木早就作好了与明军主力作战的决定。

大军沿途捕获的那些瓦剌散骑,很可能只不过是玛哈木特意扔出的诱饵,玛哈木的用意,就是要诱敌深入,而他早已占据了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可惜,现在察觉这些,已经晚了。

严子乔转向皇帝,刚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看见皇帝脸上自信的笑意已在刹那间僵住。

狂风也就在这一刹那间突起。

风中夹带着浓重的血腥气味,远远的,严子乔听见了一阵清晰、整齐而坚强有力、动人心魄的弓弦扣发声。

那是瓦剌人弓箭的第一阵齐射。

暴烈的喊杀声、或急促或悠长的撕裂人心的惨叫声、惊涛般汹涌的马嘶声忽然之间就充溢了整个天地,苍凉的胡茄声、沉郁的鼓声、激昂的号角声掠过翻滚摇曳的野草,向四面八方散开。

刚才还寂无一人的山岭上,转眼之间就飘扬起数百面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漫山遍野的瓦剌骑兵似山崩般从山顶直压下来,似潮水般从四面向明军包抄过来。

涌动的潮头在正午的阳光下闪动着眩目的寒光。

那是刀光,是瓦剌骑兵挥舞着的长刀闪出的光芒。

明军的前锋转眼之间就在潮头前溃散,如一堆堆被大狼扑平的沙丘。

时间已是辛时三刻,太阳已偏西,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上,激战犹酣。

皇帝紧咬着牙,无言地注视着一队队正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纵横驰骋、往来冲杀的瓦剌骑兵。他那颗已被多年征战磨炼得如铁石般坚强的心,此时也忍不住轻微地悸动起来。

瓦剌骑兵旺盛的斗志和强劲的战斗力并不出乎他的预料,数次北征,他已对蒙古骑兵相当了解。出乎他预料的,是玛哈木谋略的精明和狡猾,很显然,他低估了玛哈木的智慧。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判断失误给自己的军队带来了什么样的恶果──长途奔袭百里,猝然遭遇以逸待劳的强敌,先机已失,虽说明军在数量上要占优势,但他们能坚持到现在,仍然没有崩溃,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了。

一手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严子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