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却仍然没有结束。
清军在与镇虏军争夺山西的过程中损失很大,不得已,他们只好放弃了山西,退守直隶,做困兽之斗。
当马满原率领的骑兵部队在鲁南平原再一次沉重打击了清军骑兵之后,山东也告光复。本来他的部下是想挟胜利之威一鼓做气拿下直隶的,但是林清华却另有打算,他命令部队停止继续攻击直隶一带的清军,转而经营蒙古草原。
在他的命令下,平定云南的部队被大量调到北方,山西镇虏军人数增加到了近十万人,他们按照林清华的安排,分成三支部队,轮换前往蒙古草原作战,由于合理的安排,因此,在漠南蒙古草原上,镇虏军始终保持着至少三万人的作战力量,与他们一同作战的还有由河西回回骑兵整编而成的一个骑兵师,同时还有从青藏高原征募而来的五千蒙古和硕特部骑兵,他们由固始汗的一个儿子统率,协助镇虏军征服漠南草原上的各蒙古部落,逼迫他们与满清断绝一切关系,并向林清华称臣纳贡。
由于双方不仅力量悬殊,而且由于镇虏军武器先进,力量集中,进攻目的明确,因此,当那些各怀鬼胎、一盘散沙的蒙古王爷们看见自己部下的那些骑兵被镇虏军打得象炸了圈的羊一样四处乱跑的时候,当他们看到那些前来支援他们但却也被镇虏军打得狼狈不堪的清军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冷静的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在与和硕特部的使者交谈之后,他们大多选择了改换门廷,向林清华臣服,与满清断绝来往,并将他们的儿子送到武昌,与和硕特部未来的首领一同在林清华派来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汉语与汉字。
对于那些不肯臣服的蒙古部落,林清华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策略,他向那些已经臣服自己的蒙古王爷许诺,谁打败了那些不肯臣服的漠南蒙古部落,那么那个部落的一切东西就归谁所有。在这种诱惑下,蒙古王爷们纷纷联合起来,主动进攻那些尚未臣服的部落,由于镇虏军骑兵部队的协助,战争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当今年秋天到来的时候,漠南蒙古已经被林清华统一起来,而那些得到了好处的蒙古王爷们则将大量的马匹进献给林清华,并用更多的牛、羊、马匹换走他们所需要的食盐、茶叶、丝绸,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清华的财政压力,并使农民得到了足够多的耕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在技术上,林清华辖下工场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在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与那些刚刚从高等学堂技术学院毕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们的合作下,蒸汽机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他们采用先铆再焊的方法,成功的制出了第一台耐压锅炉,为了防止其爆炸,他们还在外面又加了一层铆接起来的钢板,虽然看起来很笨重,但是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能做到这一步就相当不错了。
在技术人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在第一台耐压锅炉制造出来两个月后,林清华的第一台蒸汽机成功的连续运转了两天两夜,在利用这台蒸汽机带动一架新式铣床将一根粗钢管拉出十五条膛线以后,主管蒸汽机研制工作的宋应星宣布实验取得了成功。
对于这个进步,林清华是非常高兴的,虽然他曾在这其中点拨了一下,画了几张想象图,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那些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们完成的,这表明,他的高等教育体制开始结出硕果,中国的技术将逐步取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真正统一。
蒸汽机研制出来以后,林清华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宋应星全力投入到机械制造技术的改造上来,将那些水力机械卖给私人工场,而用卖得的钱发展蒸汽工业,当然了,这些事情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因为林清华可不愿意耽误自己的军事工业,毕竟镇虏军的军火需求是相当大的。
与此同时,林清华还命令青衫社协助工场技术人员,秘密制造一种全身铁甲的内河战舰,他并不指望能够一口吃个胖子,他现在需要的是用这种方法开拓技术人员的眼界,并积累他们的经验,为下一步的打算做好准备。
想到这里,林清华马上又拿起一张空白公文,在那上面写下嘉奖令,宣布立即颁发给对研制蒸汽机有功的四名技术人员每人一枚“公输班勋章”并奖励每人一万圆,而其他的一些辅助人员也每人奖励五百至一千圆。
此时,书房门外响起一个声音“元帅,莫不计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