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七章 应变之dao
由于城中百姓死亡怠尽,成都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因此,对于驻扎在城中的军队来说,选择驻扎地就变得非常的容易,甚至连帐篷也不用搭,直接住进那些空无一人的民居中就行了,这就省了很多事。
作为维持各方和睦关系所必需的手段,杨展、曾英与镇虏军通过协商,议定了各自的防区,杨展在城北,曾英在城西,镇虏军在城东,而那刚刚投降了镇虏军的张献忠降兵则仍旧留守城南。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杨展、曾英bu还在城南的城墙外留下了数万bu队,与城内的bu队一起监视张献忠降兵,防止其突然发难。
不过,这zhong担心看来是多余的,因为张献忠的军队自从投降以后,就表现的很老实,或许他们确实是被打怕了,或许是饿的实在打不动了,他们整天除了留在营中等候镇虏军送来的食wu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动作,而且为了表示诚意,李定国力排众议,将大西军中多年搜刮来的一些银子送到了他的新上司秦侃的手中,看着那两百万两白huahua的银子,秦侃终于意识到,自己实在是低估了张献忠捞钱的本事。
成都被攻破后,四川境内最qiang悍的一gu武装力量终于消失了,现在的四川,呈现chu一zhong奇怪的局面。在川中地区,是杨展、曾英与镇虏军联手控制,在川东和川南地区,则是各bu明朝军阀武装的天下,而在他们有效控制的地区之外,则由那些亦匪亦盗亦兵的liu寇武装控制,yan看着四川将重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对于这zhong混luan局面,秦侃与莫不计均shengan不安,他们已经私下商议了好几次,均认为解决此事宜早不宜晚,宜速不宜慢,只有趁着这些军阀武装立足未稳之时,一举将之dang平,四川的局势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稳定下来。
不过,他们现在还不能立刻动手,因为军队需要休整,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到现在还摸不清杨展与曾英的态度,虽然他们曾亲自去征求过杨展与曾英的意见,但让他们gan到意外的是,杨展与曾英都认为那些军阀都是朝廷派来收复四川的将领,他们有资格各据一方,以便安定民心,绥靖地方。
如果没有杨展与曾英的协助,镇虏军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灭割据势力,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杨展和曾英与那些军阀沆瀣一气,从镇虏军背后tong上一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镇虏军至今也没有离开成都去进剿那些军队,他们在等候时机,以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将那些新投降过来的张献忠人ma整编起来,只有这样,镇虏军才能真正成为整个四川的主宰。
由于秦侃已经取得了李定国的信任,而那李定国在整个张献忠军队中的影响力是最高的,因此,大西降兵已经慢慢的开始适应自己新的shen份了,经过七八天的磨合,大西军的主要将领已经能够服从秦侃的命令了,他们在喝了些日子的粥菜之后,ti力渐渐恢复,可以进行整编了。
大西军的整编将完全an照镇虏军的编制进行,不过,由于秦侃知dao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dao理,因此他并没有急着将镇虏军的军官sai进大西军中去,大西军中的军官仍旧由旧军官担任,虽然这样会影响bu队的指挥与战斗力,但毕竟不可能指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全消化掉这庞大的军队,况且秦侃并没有打算将这支军队作为主要力量,他只是准备将其用于安定地方,使其作用与乡勇相当。
秦侃与已经抵达成都的沈猛整日忙着训练和整编bu队,因此镇虏军的中军大帐中经常只有莫不计与万明灿两人,他们除了chu1理一些很清闲的公务之外,就再也无事可zuo,因此两人不得不找些事情来zuo。
今天的公务又很快的chu1理完了,虽然莫不计与万明灿又仔细的将公文看了一遍,但这并不能耗费更多的时间。
万明灿放下一张公文,叹dao:“如今川中饥荒严重,若战事还这么拖延下去的话,恐怕百姓会更加困苦。”
莫不计抬tou看了看万明灿那张痛苦的脸,安weidao:“万先生不必这么焦急,我已写信给楚国公,让他尽快将粮食运进来,只要粮食一到,就能解除饥谨。”
万明灿摇toudao:“恐怕没那么容易。如今天下纷luan不宁,各chu1都有饥荒、匪患,筹集粮食谈何容易?况且救得了一时,难dao能救的了一年?所以,依我看,必须早日招徕liu民,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