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照这个时代的传统看法,一个学校要是没有四书五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林清华也成立了一所文学学院,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及其同僚担任教员,
照他们对于传统儒学的理解,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在逐渐改变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可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免得引起那些顽固的老夫
们的反对。
,而这就需要大批的新式教员。
在这引诱政策之下,报名与咨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毕竟在读书人中,家境贫寒的也不少,现在恰逢
世,生活就更加困难,能有每月五两银
的收
,这就是让人难以抵御的诱惑。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学校成立的事,林清华命令
下到
传布消息,以便能逐渐让人们适应这新生事
,而不至于以讹传讹。
学院招收的学员全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而且必须识字。不过,起初报名的人并不算多,因为对于大
分读书人来讲,只有读书、科考、当官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象这些手艺、师范一类的东西实在是旁门左
,不值一哂,整个学校中,除了那由黄宗羲等人主持的文学学院还能引起他们一
兴趣之外,其它的东西
本不能引起他们的任何注意。
黄宗羲笑呵呵的拿着一张长幅走了过来,将其铺在林清华面前的一张桌上,随后又从顾炎武手中接过一副笔墨,将其递给林清华,说
了:“请楚国公为此学堂题名。”
除了这些学院之外,林清华还成立了一座医学院,既讲授中医,也讲授西医外科学,教员则从随军大夫中选,当然,作为当仁不让的人选,哈斯木自然成为了西医外科学主讲教授。
解决的办法就是再建立一所师范学院,将自己所回忆的所有知识迅速输给学生,当这些学生学会之后,就以他们为教师,到别的学院担任教员,再将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为何而学,黄宗羲还提笔写了校训,林清华看后非常兴,他命人也将此校训裱糊成匾,并与他亲笔所写的校名一起悬挂在黄鹤楼中。每当后人在黄鹤楼中游览的时候,他们总会情不自禁的将那校训念
声来——“穷则独善其
,达则兼济天下”
开学典礼虽然并不隆重,但已经是非常的闹了,因为不仅城内的数万百姓赶过来看
闹,而且连汉
、汉
城中的百姓也赶了来,他们将这黄鹤楼围得
不通,远远望去,人山人海,好不
闹。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国的第一座新式等学府正式成立了。
吉时已到,林清华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黄鹤楼,拿着一个用纸卷成的简陋扩音,向着站在黄鹤楼前的数百名师生大讲了一番学习报国的
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并向他们许诺,一旦结业考试合格,那么将会重重奖赏,前途不可限量,随后他便宣布学校正式开学。
几名手艺超的裱糊匠立刻将那长幅小心的接过去,
上动手开始裱糊,不多时,墨迹已经完全
透的匾额已经
好了。黄宗羲与顾炎武两人亲手将其抬到了
楼,并命人将其悬挂起来。
对于这些官员,林清华心中当然清楚的很,他们表面上对自己很是恭顺,但骨里还不定怎么想呢,自己现在与桂王尚未公开撕破
待林清华领着众人走帐篷,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湖广官员纷纷涌了过来,向着林清华谀词如涌,大赞楚国公英明,能力排众议,开教化之先河。
为了引人学,林清华故计重施,他命人贴
布告,在布告上明确保证,只要
了师范、医学与技术这三座学院中的任何一座,那么每人每个月将从校方领取五两银
的资助金,而且吃住均免费。
林清华心中早有计较,当即接过笔,沾满了墨,随即便在那长幅上写了起来,虽然林清华的书法并不算好,不过他写的东西总还是能看得懂的,所以,当他写完字后,黄宗羲能够轻易的将他所写的校名念来:“清华
等学堂。”
林清华很兴,他为自己能够亲手创建中国的第一所大学而兴奋、自豪,虽然他总觉得用自己的名字给这所大学命名有些怪怪的,不过他还是心情舒畅的带着众多
下巡视了黄鹤楼周围的那些教室,并再次鼓励学生们用心学习。
经过半个月的招生,终于招到了足够的人数,由于时间迫,林清华命令
上开学,学校因陋就简,就设立在黄鹤楼边,在黄鹤楼附近搭设了很多军用帐篷,权且充当教室了。
看着这些官员们的表演,林清华笑而不语。由于皇帝在敕书中说得很明白,凡是湖广、河南、四川的地方官员全都归林清华节制,因此,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林清华才是他们的
上司,是他们的衣
父母,故而他们纷纷加意
结林清华,生怕一个不周到,惹得上司大怒,自己乌纱不保是小事,万一惹
了林清华,人
说不定也要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