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意境。王献之听说后,专程到乌程县去看看这个爱好书法的男孩。进门后,看到羊欣大白天穿一条新做的白绢裙在床上睡觉。王献之没有惊动他,取过来笔墨,在这男孩的白绢裙上和衣带上书写。羊欣醒来发觉后非常高兴,将它们象珍宝一样的收藏起来,后来把它进献给朝廷。
又 王献之曾给简文帝书写了十多张纸书,在末尾落款处题写上:下官这些作品很合乎书法的法度,愿您保存。这些书法作品被桓玄视为至宝。桓玄钟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作品,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他编选的二王的绢和纸书作品,都是挑选正楷、行书中的上乘之作,结成一册,经常将它放在身边,不时拿出把玩欣赏。就在他南逃的途中,虽然行状狼狈还将这些书法作品带在身边。直到他最后失败,二王的这册书法作品陪伴他一块儿沉没在江里。
王修
王修,字敬仁,是王仲祖的儿子,官至著作郎。王修少年时就有美善的声誉。他十六岁就写出来了《贤令论》。刘真长看到《贤令论》后,赞赏嗟叹不止。王修擅长书写隶书、行书。他曾经向王羲之求要书法墨迹,王书写了一纸《东方朔画赞》给他。王僧虔说:敬仁的书法已经将王羲之的精妙之处都学到手了。王献之每当看到王修的书法时,都惊叹地说:敬仁的书法进步特快,其势咄咄逼人!晋穆帝升平元年,王修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早先时候,王修的父亲王导爱好钟氏的书法,虽在丧乱流离中,犹在衣带中藏着钟氏书法的真迹,每每拿出来给人看。来到江南后,王导将钟氏真迹送给了王羲之。后来王羲之又将它们送还给了王修。王修死后,他母亲见到儿子生前非常喜爱这些墨宝,于是将它们放进王修的棺中陪葬。王修的隶书、行书达到神妙的境界。殷仲堪的书法,只比王修差些。
荀舆
荀舆能书法,曾书过狸骨方。王羲之临摹过荀舆的狸骨方。今人称它为狸骨帖。
谢安
谢安,字安石,拜王羲之为师。王羲之曾说:安石,你是剖解文字人,当然知道书法是件很难的事情。谢安尤其擅长书写行书,也象卫洗马,是位风流名士,世人瞩目。王僧虔说:谢安能进入能当者品录啊。谢安隶、行、草书都达到精妙的境界。他哥哥字仁祖、万石,也擅长书法。
王慄
晋平南将军后侍中王慄,是王羲之的叔父,工隶书、飞白,仿效张芝、卫夫人书法,又得到索靖真迹七月二十六日书一纸,常常取出把玩欣赏。遭逢晋怀帝永嘉之乱时,王慄将这纸真迹折成四叠缝在衣内渡江。今人蒲州桑泉令豆卢器得到这张索靖真迹时,叠迹犹在。
戴安道康昕
晋朝人戴安道隐居乡里,不出去做官。戴安道少年时,曾用白瓦屑、鸡蛋汁,搅为墨,写制成一座郑玄碑,自书自刻,文彩奇丽,字写的也很绝妙。还有个人叫康昕,也擅长草书、隶书。王献之曾为方山亭壁题写几行字,康昕偷偷将它们改写过。王献之后来又经过这里时,一点也没有看出来。康昕又给谢居士的画像题字,拿给王献之看。王献之认为他的书法奇绝而赞叹不已。康昕,字君明,是外城人,官任临沂令。
韦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