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3/6)

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篇卷,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共传宝之。请为道士归乡,舍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子为会稽郡司马。御制诗以赠行。(出《谭宾录》)

顾况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有时宰曾招致,将以好官命之。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后吴中皆言况得道解化去。(出《尚书故实》)

陈琡

陈琡,鸿之子也。鸿与白傅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于徐。性尤耿介,非其人不与之交。同院有小计姓武,亦元衡相国之后,盖汾阳之坦床也。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或一年半载,与妻子略相面焉。在职之时,唯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见。自述檀经三卷,今在藏中。临行,留一章与其僧云:行若独车轮,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乾符中,弟琏复佐薛能幕于徐,自丹阳棹小舟至于彭门,与弟相见。薛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遂坚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践公门矣。薛乃携舟造之,话道永日,不宿而去。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出《玉堂闲话》)

孔拯

孔拯侍郎为遗补时,尝朝回值雨,而无雨备,乃于人家檐庑下避之。过食时,雨益甚,其家乃延入厅事。有一叟出迎甚恭,备酒馔亦甚丰洁,公侯家不若也。拯惭谢之,且假雨具。叟曰:某闲居,不预人事。寒暑风雨,未尝冒也。置此欲安施乎?令于他处假借以奉之。拯退而嗟叹,若忘宦情。语人曰:斯大隐者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儒行 刘献之 卢景裕 萧德言 张楚金

怜才 沈约 唐高宗 天后 源乾曜 张建封 李实 韩愈 杨敬之 卢肇 令狐绹

崔铉

高逸 孔稚珪 李元诚 陶弘景 田游岩 朱桃椎 卢鸿 元结 贺知章 顾况 陈琡 孔拯

儒行

刘献之

后魏时的刘献之少年时就好学,尤其精通《诗经》、《左传》,博览群书。他见到名家、法家的著作,就合上书讥讽地笑着说:假如使杨朱、墨翟之流不作这种书,千年之后有谁认为缺少它呢。刘献之又对自己亲近的朋友说:我读了屈原的《离骚》之后,认为他本来就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死了一点也不可惜。当时有人跟他学习,拜他为师,刘献之说:虽然立身之业有百行各不相同,但是最根本的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四科中要以德行为首要的。你如果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关怀爱护你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能够对国家忠诚、为人办事守信誉、谦逊和蔼、礼让待人,不用你走出家门,你的名声就可以远播天下。假如你不能向上面说的那样去做人,虽然你或闭门苦读、或恭恭敬敬地拜师学业,只能做到博览群书、增加你的知识。不过是象堆个土龙乞求上天降雨一样,只是你幻想将来能功成名就。其实这样做对你寻求成就事业之道有什么益处呢?孔子和他的门生们,起初也未悟到这个道理。后来看到吾立子上荐父母下爱兄弟的行为,这才回到家里效仿吾立子去孝敬父母、抚养兄弟的啊。天那!象孔老夫子和他的门生这样贤达的圣人,怎么在立身的道理上也觉悟得这么晚呢?由此,四面八方的学者都慕名来拜刘献之为师。刘献之对前来拜他为师的人感叹地说:在淡泊功名这方面我比庄周老夫子还差得远啦。坚持辞却来拜他为师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