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温柔地说:“这一行不对了,赶紧拆掉重织。”
李蓉笑“人生有何错憾若可拆掉重织就好了。”
可惜欧阳乃忠已经不再与石子联络。
九月份区姑娘先在福临门摆喜酒,石子一早去帮忙,站得双腿酸软,笑得牙关僵硬。
区姑娘给了石子一个红封包,叮嘱了许多话。
石子眼睛红红,都听在耳内。
远亲不如近邻,这个道理又一次获得证实。
石子写信给母亲:“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竟也住下来了,说起英语,口音亦与本土人无异,渐渐脱尽乡音,下个月,将把申请表递进去,不日可与母亲团聚…”
母亲来了,自然知道细节。
亲眼目睹李蓉在婚书上签名,石子才松了一口气。
那日在婚姻注册处观礼的亲友甚多,坐在石子身后是两个中年女士,絮絮说是非。
“太漂亮了,水灵灵,没幅相。”
“这种大陆女子,最要紧是找户头办居留拿护照。”
石子刷地一声转过头去看着她俩,笑眯眯说:“两位太太真好兴致,当心舌头生毒疮。”
说是非者忽然遭到那么直接的抢白,顿时呆住,不敢还嘴,半晌,二人搬到别的地方去坐。
石子一直维持着那个笑容,直至礼成。
李蓉搬走了。
石子又得去登广告寻找室友。
天气渐冷,这究竟是北国,很快日短夜长,只得七八个小时太阳,气温很快会降至零下。
在这种时节来到温埠,印象分必定大减。
石子本人却不介意,前年下大雪,她拍了许多雪景照片,寄给亲友观赏。
她披上旧大衣,去何家做客。
王德晶出来招呼她:“四柱在上海,有什么事我可以马上打电话给他。”
“无事无事,王小姐你太客气,我来看看可需帮手。”
“不敢麻烦你,现在孩子们很会照顾自己,我稍为跟一跟就可。”看情形不用闹保姆荒了。
“开学了吧?”
“是,司机已回来销假。”
“那一切已上轨道。”
王德晶笑“马利返乡,不再续约,新家务助理还在学习,孩子们想念你的上海菜。”
“我的手工十分粗糙。”
“石子你真谦虚,对了,有一件事想请教,我在地库杂物房找到一块铜牌,上面有不易居三字,那是什么意思,你以前可见过这牌?”
石子一愣,马上反问:“不易居?”最好不发表意见。
“是呀,多怪。”
“嗳,是有点奇怪,会不会是谁有感而发,指这个都会不好住?”
“不好住?不会吧,”王德晶笑“风和日丽,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还有,人情奇佳,物价又相宜,这是个乐园,我都住得不愿走了。”
石子莞尔,由此可知,各人命运不同,各人感受也不一样,王德晶并不觉得什么地方不好住。
她告辞。
“石子等一等。”
王德晶上楼去,半晌下来,手中搭着件大衣。
“石子,你若不嫌弃,我送你一件衣服,我买大了,不合身,搁着也是浪费。”
石子微笑,这是借口,想必是觉得她身上衣服破旧,故慷慨赠衣,一看,样子呢料都十分适合,便大方说:“那我不客气了。”
这时司机接孩子们放学返来,石子与他们寒暄数句。
王德晶吩咐司机:“阿朗,你下班吧,顺带送石子回去。”
如此周到,孩子们总算有福。
没想到年轻的王德晶这样会做人,何四柱的眼光真不赖。生意人多数有此类灵感。
当下石子向司机点点头“麻烦你了阿朗。”
那司机转过头来,与石子一照脸,呆住了,那么秀丽的面孔!
半晌,他拉开后座车门“请。”
石子笑“我坐你旁边得了。”
司机受宠若惊。
途中,他自我介绍:“我叫潘国朗,移民已有六年,未婚,与父母同住,有一弟一妹。”
石子见他自动报上身世,不敢怠慢,微笑地问:“父母还习惯此地生活吗?”
“他们在素里开菜场,种的瓜果蔬菜又大又好,几时来参观?”
“那多好,”石子有点意外“你不帮家里忙?”
“我妈也时常咕哝,弟妹老挂住读书,我懒,早上起不来,他们被逼请印度籍工人打工,言语不通,辛苦得不得了。”
石子说:“那你得考虑回菜场帮手。”
阿朗搔搔头“你也那么说?”
石子微笑“黎明即起,到菜田里看日出呼吸新鲜空气,应是享受呵。”
“我从来没那么想过。”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习惯早睡早起,像乡下人。”
“也许,本周末我会到田里去看看。”
石子忽然好奇“我也想去。”她从来没到过农场。
阿朗大喜“你肯赏脸?”
“从这里出发,开车到素里要一小时左右,清晨四时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