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5/5)

姿态也像个凡人。在这时期,毕加索看重规则和纪律的画风古典化起来。除了是奥尔佳的影响外,亦符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秩序重整的渴望。画家欣然迈向另一个风格上的突破。

毕加索对奥尔佳可谓尽力忠心,始终与贵族结连令他的地位又再提升了,三十三岁的他非常善待这个二十五岁的妻子。奥尔佳酷爱上流社会的派对,毕加索也尽量参与,他每天努力工作,但亦克尽当丈夫的责任。

起初这的确是一段成功的婚姻,毕加索迁就妻子,少与他的波希米亚友人来往,然而上流社会的生活沉闷得可以。在夫妻间的协调下,表面上合作的丈夫,在心底里却逐渐萌生怨恨,奥尔佳喜爱带同丈夫与儿子在沙滩度假,那些在私人沙滩上嬉戏的非富则贵女士,在毕加索笔下全变作海狗海参一样笨拙,又或像大石一样无趣、顽固。毕加索对所过的生活,作出无声的抗议。

在二十年代中毕加索的画风倾向现实主义,而他与奥尔佳的婚姻亦趋向崩溃边缘,两性之间的战争成为了这期间其中一项绘画的中心思想,女性在地的画笔下,脸孔变形、形态可憎,如同恶魔一样。

在一九二五年的作品《接吻》中,女人的形态支离破碎,而毕加索说:“每当我爱上一个女人,所有事物都被瓦解、撕碎。”爱情并没叫他感觉甜蜜,反而制造出不受操控的狂暴与毁灭。一幅又一幅变形的女人肖像排山倒海地被炮制出来,她们的眼、耳、口、鼻、牙齿、舌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在一九三○年那幅《坐着泳者》中,女人的头部完全不似人形,她的嘴是齿形的阴道,而头形则像是螳螂在交配。女人的舌头不断地被绘画成如利刀一样,漂亮的嘴巴则像捕兽器。一九三○年的《耶稣受难图》中,那名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似乎正是毕加索本人,旁边那些原应怜悯耶稣的女性,全露出吵闹、凶残、恐怖的容貌,张得大大的口中,牙齿尖而疏,分明是朵食人花。

小蝉看得哈哈大笑。奥尔佳再令毕加索不满,都是一些皮毛小事,她可算是忠心的妻子与好母亲;婚姻走下坡,大部分是因为生活未能协调。别的丈夫或许会作出挽救,但毕加索选择了怨恨、嘲讽、破坏、不忠。这个世界上的女人只可以无止境地令他充满乐趣,偶然令他不满意,顷刻他就残暴起来。奥尔佳究竟做错了什么?她竟然令毕加索把对女人的观感转化为恶魔一样的怪物。他痛恨女人、痛恨他的妻子,于是他在画布上杀死她们。

毕加索夸张式的仇恨令奥尔佳更无法表现出女人的魅力与爱情,况且毕加索似乎已不准备给她机会去挽救。无疑,奥尔佳是一名情绪不稳、难相处的女人,但罪不至死。当初,毕加索曾为娶得到她而自豪,到了今时今日,妻子就形同垃圾。

一直不忠的是毕加索,他才是婚姻的真正破坏者。早在一九二九年,他在百货公司的门外邂逅了美丽年轻的Mari-ThereseWalter,玛莉特丽莎。那一年她十七岁,而他已四十八岁了,玛莉特丽莎长得丰腴健美,金发蓝眼睛,纯真而简单,是毕加索主动引诱她的。他们维持着情人的关系,直至一九三五年,玛莉特丽莎怀孕了!毕加索就名正言顺离开奥尔佳。奥尔佳精神崩溃,她能忍受丈夫有外遇,但不能忍受被抛弃。自此奥尔佳就疯疯癫癫,下半生都无法正常起来。她只懂得尖叫,跟踪毕加索的所有情人,而说话时像一张断线的唱片断续而重复、期期艾艾。她在以后的日子都忙着向毕加索的每一名情人表明她是妻子的身份,毕加索则常在她面前和背后嘲讽她。妻子发疯了,他却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责任。

玛莉特丽莎的个性文静简单,她常常阅读和睡觉,而毕加索最爱把她绘画得圆润丰满,画布中的女士充满撩人的弧形曲线,所用的色调部柔和明媚而愉快。

玛莉特丽莎给予毕加索灵感创造一种独特的画风,《镜前的女孩》、《镜子》、《躺卧的裸女》中,都洋溢着愉快和满足,毕加索把他的情人描绘得像一篮放置在阳光下的水果一样,诱惑、丰足、滋润、甜美、富生命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