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五章鲁难未已(2/2)

是复吓得脑袋朝后一仰,差儿摔倒在地——我靠奇迹啊,老爹竟然能动了!就见是勋右手伸左袖,掏两张纸来递给是复,说:“毋使公主往说,寄望太宰可也。”

“庆父虽病,鲁难未已。”“牝司晨,惟家之索。”

是勋关照儿:“兵久顿必挠,政久必废。可矣,可矣。”(未完待续。)

是勋倒没想到儿的心思竟然如此不堪,只是长叹一声:“汝今如何耶?”是复说我打算让公主,利用外间的谣言再去游说太皇太后,请她老人家下诏,除去崔琰和杨修。是勋阖上双,考虑了好一会儿,突然间一梗脖,一腰,直接就从榻上坐起来了。

他所指的自家儿,当然是说杨修杨德祖啦。在原本历史上,曹杀死杨修以后,有次遇见杨彪,问他:“公何瘦之甚?”杨彪回答说:“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舐犊之。”我是想儿想的啊。可是如今儿还没有死,他就先跑来跟是勋求情来了。

约摸一盏茶的功夫,杨彪便唤人来抬,告辞而去。是复一直把老儿送到大门。亲瞧着他上了车,这才折返,随即就接到了父亲的传唤。是复拱手是勋的寝室,是勋命其先关上门,然后靠拢榻前,他盯着儿的面孔,一字一顿地问:“汝知文先来,为何事耶?”

是勋拍着榻沿骂他:“此非崔琰国,实汝国也!”是复赶辩解,说我要是不这么,不趁着您还在的时候赶把崔琰掉,就怕将来一旦您离开人世…不,即便您病好之后,也都很难再制约得住他啦。况且——“阿爹为政,人皆得利,然得之未足为宝,失之始知其贵也…”那些因为您的政策而获得利益的家伙们,其实未必真您的恩德,他们还会以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危机,让他们觉得所捧的金饭碗有可能失去,从此以后,才会死心塌地地沿着您的政策方针朝前走哪。

可是这一日前来探视之人,却让是复大吃一惊——此人非他,正乃故汉太尉、杨修之父杨彪杨文先是也。杨彪本年都已经七十六岁龄了,而且长年罹患疾,是被仆役直接从车上抬下来的,随即舆内室。是复不敢怠慢,赶命人取三张枰来,摞在一起,使杨彪踞——无论年龄还是名望,都不可能让杨老坐在地上,仰跟自家老爹说话吧。

是复接过两张纸来一瞧,但见都是诏书的草稿,密密麻麻、涂涂抹抹地写满了字。是勋叫他翻过来瞧,只见两张字纸的背面各写了一行潦草的小字:

之病,还是在担心朝内的局。

见了面寒暄几句,是勋神不济,只是大气,还跟杨彪说:“吾年止公半耳,公尚康健,吾却将逝…天也,命乎!”杨彪抓着是勋一只手,说你别颓丧,安心休养,一定能有痊愈的一天。随即左右瞟瞟,说:“吾独与令公言,请却左右。”

说,天命未必在爹,其实在我?

是复脱:“不想此老乃有此智。”是勋冷哼一声:“汝以为杨德祖为瞽者耶?”你以为杨修就是傻瓜啊,他与崔琰不同,曹时代便居于中枢,**见得多了,还能看不清楚如今的形势?随即用尚且能动的右手轻轻一拍榻沿:“汝竟瞒我,得好事!”

这里的“日磾”是指金日磾,其长为汉武帝的“儿”(类似于娈童)。因为言行不谨,日磾虑生后患,遂亲手将其杀死。杨彪的意思,我痛恨自己没有金日磾的先见之明啊,就怕将来儿会招来祸患,老了老了,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是勋冷笑:“汝以为吾将死耶?”是复赶说儿不敢——其实他曾经觉得既然天命在老爹,老爹肯定不会这就挂掉,然而这都一个多月了,是勋别说痊愈,连半个都一直麻痹,每天还得自己帮着翻拭…他不禁就此产生了新的想法:

是复如今对老爹的敬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靠他有日后两千年的智慧,当世谁可比拟?故此听闻此语,赶把腰板一,从坐姿改成了跪姿,随即躬致歉说,爹我不是真想瞒你什么,是怕你恼怒或者担心,使得病势沉重…就此把近日的谋划合盘托

是复老实说我不知,也想不来。是勋撇一撇嘴角,气说:“文先谓吾:‘恨无日磾先见之明。恐罹老来丧之痛。’”

是复门之后。就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杨老究竟想跟老爹说些什么。他可别把朝中之事合盘托,把老爹给气着呀——虽说老儿退休也好多年了,终究其杨修见为门下监,老不可能真的闭视听,啥都不吧。可是他究竟打算跟自家老爹说些什么呢?左思右想,不得要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