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二章殿上失仪(2/2)

御史上奏,说辅国曹洪殿上失仪,混秩序,袭击大臣,但念其旧功,应当罚金。曹髦心说他都差儿把崔琰给打死了,怎么能够如此宽松放过?直接就给驳了,要御史再议。

崔琰分辩说:“此非秘书、门下取御史之权也,陛下闻民声,故命使巡耳。”皇帝想派几个人下去察民情,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这一儿都不过分吧。最终在曹髦的支持下,决定由皇帝亲自委派包括中书、秘书、门下、御史四个门的多名官吏刺。

而既然委任权落到了皇帝手中,那也跟被崔琰、杨修等人所掌控没啥两样啦。派去的人包括秘书的申宗申仕谨、曲文曲墨封,门下的郝旭郝文君、孙琳孙宗昭、文履文坦,中书的丁斐丁文侯、李休李朗,以及御史田毅田仁卿等,总共一十三人,先分郡查司隶和兖州。

廉使门客串联权贵,连上三奏章,请皇帝收回成命,曹髦理都不理。最终曹洪便在朝会上发难,并且指着崔琰的鼻大骂:“汝等擅改先帝之政,与民争利,实今世之桑弘羊也!”众人皆惊,心说曹辅国竟然知桑弘羊,了不起啊,学问见长哪!

果然通过山公主的求情,卞氏了,对曹髦说:“陛下必廉耶?须知梁、沛之间,非廉无有今日!”曹髦还委屈,说我怎么可能屠戮先帝所留重臣呢?我只想给他一个教训罢了,但你瞧,曹洪他本人不依不饶的…他要是肯赞同新政,并且向崔琰歉,我上就能放他来。

曹髦然大怒,即命将曹洪逮捕下狱,御史论。曹洪在牢里还不依不饶,甚至接见门客、故吏,要他们严守山林、工坊,不可放御史和刺使——“吾宁死,不可使孙无赀财也!”

二人剑,当廷辩论。崔琰论才即便比不上是勋,亦当世矫矫者也,而曹洪事先准备好的理由,全都是门客们教他的,很难临场发挥,阐述——他总不能明言,皇帝你这么是会让我破产的,要么你掏钱补偿我——所以很快就败下阵来,被噎得哑无言。曹洪气急了,竟然抄起笏板,直击崔琰之首,幸亏夏侯尚见势不妙,赶从后面抱住了他,只把崔季珪的梁冠打落在地,否则以曹洪的力气,崔琰可能当场就颅崩裂,脑浆洒一地啦…

曹洪这个气恨啊,回到家里整天拍桌摔碗,咒骂:“何宏辅之病耶?昔不肯治崔某,乃使小人得志,此皆宏辅之过也!”(未完待续。)

诏书一下,曹洪当场就怒了——我此前为是勋所劝,放弃了很多田产,把资金全都投工商业,如今皇家说要收回山林池泽,好吧此亦历代传统,就算要缴四成税,我也咬着牙认了,但你对于工商业也课重税,还要我把工坊中没什么技术,纯力工作的小工全都遣返务农?这是一定要我破产是吧?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洪曹馥、曹震等到求爷爷、告,找人帮老爹说情。病榻上的夏侯惇指他们,要想救廉,除非太皇太后。所以最终他们求到了山公主上——那是太皇太后卞氏亲生之女啊,卞氏所生曹植、曹彰、曹熊等皆死,光剩下一个曹丕,此前差儿卷谋逆大案,哪儿还敢掺和这类事儿啊,那就只剩下山公主可以帮忙递话啦。

崔琰反驳:“辅国慎言,安可以贾竖以比崔某?”桑弘羊为汉武帝革新政治,理财政,好是充实国库,有力地支持了对匈的战争,坏是涸泽而渔,压榨工商的同时也毁坏农事,功过自不易评。但让崔琰最受不了的是,那桑弘羊商贾之家,你怎么能拿他来比我这正牌的士大夫呢?!

卞氏说曹洪位至辅国,国家上公,崔琰只是亚相而已,他怎么可能拉下脸来向崔琰歉啊——“崔季珪若能服其心,如蔺相如服廉颇,廉必负荆请罪。然今势不可为也,若久囚禁,必寒功臣之心。”即以太皇太后命传旨,使宽放曹洪,命其归家,闭门反省——你别再来惹事儿了,希望时间可以消除你和崔琰之间的嫌隙吧。

书,并且曹髦例再次前往听政,去给崔琰他们撑腰。此时朝中七相,郑浑、桓阶竭力反对,钟繇、鲍勋执中,陈群则站在崔、杨一边,于是最后的结果,一、二两条勉通过。至于第三条,结束郑学的官学地位,除崔、杨外,却只有鲍勋投了弃权票,余四相全都反对。第四条使秘书、门下刺,桓阶、陈群全都大加挞伐——“此御史之事,内廷无得逾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