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一章尔虞我诈(2/2)

刘封是个既傲又刚愎之人,他要真想投降,本就不会在乎是否有将领不答应,本不会要求三天期限去劝服诸将。而且以他的格,肯定要在回信里再摆摆架,然后要求你明确承诺保其命,甚至直接要求受封大国、良邑,给自己找稳了后路。他这类人突然间低声下气,里、面全都不要,实在令人起疑啊…沮授说就我所知,这类家伙就算刀架在了脖上,就算已经决定屈膝,那也要先端足架,放几句狠话的,哪有你一封信去,当场就拜倒求降的理?他又不是真被咱们团团围困,上就死路一条了。

葭萌关以南,有大剑山、小剑山等,其峰峻如剑,故此得名,地势极为险要——所以原本历史上,诸葛亮在此地筑垒以守,就是著名的“剑阁”曹真说咱们只要跟在蜀人后面,一路追杀,一路驱赶,那他们就没有机会停下脚步来守险,哪怕再恐怖的地势,都可顺利通过——就好似当日徐晃长驱围,只要咬着敌军,就能将城外的各类防御设施视若无。估计刘封只能退守绵竹甚至雒县,吴懿、李严要是不放他成都,那他就死定啦——“若使相合,事尚未可料也。”

信至魏营,是勋见之大喜:“若封肯降,吾何吝三日耶?”当即批复说好,那我就等你三天。等到蜀使帐而去,沮授突然凑过来提醒是勋:“此恐非刘封真意,乃伪降耳。”

是勋倒是从善如,当即一拍双掌:“辅所言有理!”可是你刚才为什么不拦着我?我如今已经答应等他三天了,怎么办?

然而。就怕如此急关。吴懿、李严等仍然不肯放殿下您成都,甚至还要在粮草上卡咱们脖。倘若仅仅依靠雒县的存粮,恐怕就连咱们也支撑不了太长时间。“臣请先往成都,密会徐元直,使说吴、李以国事为重也。”

沮授说“兵不厌诈”——“彼既虞我于先,都督何惜诈之于后?”刘封想要麻痹咱们,正好利用都督您的承诺,咱们反过去麻痹于他——“吾料刘封今夕必走,乃可挥师踵迹,直蜀中!”

刘封长叹一声,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期望公衡你可以说动那二贼…可是如今咱们该怎么撤退呢?就怕魏军踵迹而追,则一退必败。一败必不可收拾…

黄权说敌人既然将至后,那咱们葭萌关肯定是守不下去啦,只好后撤:“汉中蜀,栈难行,即自三来,亦畏途也。今吾退至雒县,其城固,必可久守,但恐成都不纳,则粮秣无着…”

辅还怕是勋堂堂文魁儒宗,朝廷重臣,不肯言为此欺诈之事,早就想好了一大说词,希望能够说服是勋。谁想到是勋脑袋里本就没有那弦儿——欺敌算什么德问题?我又不是宋襄公——当即允诺:“可急召曹丹等来商议!”倒把沮授一肚说词全都给憋回去了。

是勋一皱眉,问:“辅此何意耶?”沮授就说啦:“今荆州军将至,以薄敌后,彼若不降,则必远飏,又惧我军追击,故砌词敷衍,以惑我耳。”是勋问你有什么证据吗?沮授说我没有证据,只是据蛛丝迹来猜测:“都督使幼常探问蜀中风土,及贼将情,但云刘封倨傲无礼,群臣多怨,唯吴、李杀关羽故,乃暂从封,为关羽等报仇耳。则其若真降,必不肯听臣下言,何必期以三日?且复书必求都督盟誓,全其命,甚而求封大国,安得如此恭顺耶?”

于是诸将聚齐,共商对策,曹真也赞同沮授的建议,说我上就下去分派任务,今晚便趁着夜向前,直取葭萌关——“若能衔其尾,则其后大剑、小剑,梓潼、涪县,均易克也…”

黄权说:“天幸是宏辅发此书来也。”为今之计,只能假装投降,您回信去约定受降的时间,以麻痹对方的神经,然后今晚便走,绝对不可延挨。

刘封无奈之下,只得复信是勋,说我经过仔细考虑,觉得还是归降为好。但军中诸将并非人人肯降,我还需要一阵工作。希望你宽限三天,三天以后。我必定打开葭萌关,自缚阵前,以候天

咱们可以继续朝后退,一直退到雒县,与成都相互呼应,必可长久守备。敌军远来,粮运不继,咱们越是收缩,他们的消耗就越是大,时间一长,必然撤退——除非再从、广发兵,从南中绕远,否则再不会有第三路魏军过来抄咱后路啦。只是南中的路更不好走,朱褒、雍闿那些地蛇即便降魏,也不肯让魏国的大军随便逾境而过,咱们安守雒县半年左右,待敌自疲。还是能够办得到的。

是勋说你想得太远了,咱们且先了葭萌关再说。话音才落,突然旁边谡站来了:“谡有拙计,可使吴、李必不肯纳刘封也!”(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