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04章判断失误(2/3)

不过这份雀跃在发的第三天已然无存,虽然只是上午行军,但这三天走的路程,也比朱瞻基长这么大走的路加在一起还多。

虽然一年前误伤沈洁的事情让永乐帝的心中对朱瞻基有些小小的失望,但作为皇储,朱瞻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的,既然将来要把国家给他,边关的重要一定要让朱瞻基亲会到。

永乐十二年六月,明朝大军与瓦刺的大军在忽兰忽失温终于锋。

不是朱隶好战,实在是这一年把他板坏了,想到回到南京后还要继续过这十分有规律的生活,朱隶更加觉得这次征的可贵。

这么多原因,足矣让永乐帝再一次亲征。

朱隶本跟着永乐帝带兵冲击,始终护着永乐帝左右,但很快,朱隶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永乐帝的手、将领如云,而朱瞻基的边,保护

最重要的,瓦刺此番挑衅鞑靼,离朱爔居住的奇瓦台很近,如果瓦刺吞并了鞑靼,很可能就近把奇瓦台也吞并了。

永乐十一年平稳地划过,永乐十二年,带着希望走来。

永乐帝绝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事情虽然偏离了他的预想,但永乐帝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瓦刺军顽的反抗不仅没有让永乐帝退缩,反而激起了他必胜的斗志,在离开沙场十年后,再次披挂上阵,亲自带着骑兵队杀向敌人。

这一刻永乐帝忘记了朱隶,也忘记了朱瞻基。

数,连朱隶也相信,他得的是风,不好治,不等于不能治,风十年八年没什么问题,已经给药王送了信,十年八年后,药王也许能找到治疗朱隶的方法。

这一是永乐帝兵前绝对没有料到的。

一路上,永乐帝倾尽自己一生所学,尽心教导朱瞻基兵法,朱瞻基同他的父亲朱炽不同,对兵法极为有兴趣,大军从四月走到六月,朱瞻基学到了不少东西。

虽然是去打仗,去茫茫草原中寻找瓦刺的军队,但因为有第一次北征的经验,更因为,有可靠的情报,瓦刺只有三万兵,而永乐帝仍然同第一次一样,准备带五十万大军。因而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会是一次辛苦的征,包括永乐帝和非常想放放风的朱隶。

五十比三,这不是去打仗,而是去练兵。还附加野游。

计划,开的时候,朱隶和沈洁将离开北京,回到永乐帝边,一名悠闲的御弟。

除了房宽、张辅及张辅的手下军队没有参加外,几乎有一半的人参加过上一次北征,因而这一次北征轻车熟路,沿途设供给站,派遣侦查队,甚至上午步行行军,下午乘坐车等上一次北征留下的经验,这一次直接用上了。

这次练兵,练得不仅有军队、将领,永乐帝还准备锻炼一个人——朱瞻基。

派大军攻瓦刺,自然是为了防止瓦刺一家独大,对于永乐帝来说,原来的北元分裂来的各方势力越多,之间的势力越平衡,对于大明朝越有好,所以对于鞑靼和瓦刺两大势力,谁弱,永乐帝就扶持谁,谁,永乐帝就打击谁。

是很明显的,在广袤的草原上,不圈起来打,很容易将对方打跑。但弊端也很突,被上绝路的瓦刺的三万大军犹如困兽之斗,背一战,一个个以一当十,杀得非常勇猛,致使明军的伤亡也十分惨重。

就像朱隶下西洋时,在平静得宛如镜面一样的海面上,寻着哀婉的歌声,带着一群人去找人鱼。那绝对是一次看起来非常安全的航行,没想到竟让朱隶和燕飞两个人险些丧命,阿洛的双也险些废掉,那一次航行,让所有的人刻骨铭心。

北京的各项工作,也在朱隶心的培养下,都有了接替人。

很多事情往往是看起来十分安全,内中却暗藏着无限杀机。

朱隶收到这个消息,兴地嘴角直接咧到了耳朵

永乐十二年三月,永乐帝亲率五十万大军,第二次离开了居庸关,踏上了北征的历程。

朱隶这一年的病情虽然非常稳定,并且有好转的迹象,但若是觉得会有危险,永乐帝怎么也不会同意朱隶随军征的。

五十万对三万,大的人数悬殊却没有带来明显的势力优势。而明军为了防止瓦刺大军兵败后四逃逸,采用了极为少用的阵地战。

然而…

朱瞻基第一次随军征战,开始的几天极为兴奋,虽然隐忍着装一副大人样,但小孩的雀跃总是瞒过不永乐帝和朱隶。

只是当着永乐帝的面,朱瞻基不敢抱怨什么,只能咬着牙持着。好在到第五天的时候,朱瞻基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行军。

然而,那十只优秀的信鸽不仅将朱隶的生活情况报告给永乐帝,也将永乐帝即将兵的消息带给了朱隶。

除了这个目的以外,第一次北征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兵不能总养着不练,永乐帝的手也有些了,朱瞻基也长大了,需要让他见识见识边防的重要,还有一,永乐帝四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小儿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