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钢铁的支持下,更高更大的楼房建起来,以往楼房很难突破七层的,现在敢建十层的高楼了。
更主要的是建筑上的重大突破,堪称为帝国建筑史开天辟地的大事:帝国开始筹建长江大桥!
按照官府设想,将动用铁道兵和民夫一起干活,采取笨方法,先挖一条大渠引走江水,再在长江原江道建大桥,待建好后再把江水奉还。
那么问题来了,支撑长江大桥过百年的钢筋来自何方?
先前,帝国的人力财力完全能够建造长江大桥,好大喜功的几任内阁多次上书,要求建造长江大桥,都被CUT掉,如今皇帝认为时机成熟,遂起建造长江大桥之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将是何等美妙的事!
可想而知,对于现时还须用船进行勾通南北的长江之途,将会极大程度地促进交通的发展!
二是钱。
帝国缺钱,缺的是充当硬通货的金属货币。
在大陆地区,缺金少银,能够开采的品质也不高,冶炼难度大,不得不采用铜来充当硬通货。
帝国占领一些地区,缺乏金银的窘态缓解,只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大发展,又开始缺钱了,这是令任何一个户部尚书挠头的事儿。
发行纸币,在一定程度解决了钱少的问题,但内质问题犹在,如果没有足够的硬通货,易造成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帝国最远处到达南非,从此,缺乏硬通货的问题永成历史!
南非最多的就是金子,自帝国到达南非,进行开采冶炼,一船船的黄金就运回了东方本土。
有了足够的硬通货,货币坚挺,经济运行良好,社会自然稳定。
黄金是世间数一数二的美好事物,它的颜色是为“国色”深得皇家喜爱。
开元五年的端午时节,帝国“金宫”落成。
皇帝重修了他的金龙殿,这回真的是“金”龙殿,
殿堂富丽堂皇,所有建筑的外表面,全部包金!
黄是黄金的本色,柱子、墙壁、门户、窗台,尽数包金,最狠不过的是地上,乃金地也,而且不是薄薄一层,是厚达五公分的金砖铺成!
从议事的三大殿到金龙殿,同样是金砖铺地(薄上一半的金砖),一路铺过去,入目处金光灿烂,金碧辉煌,穷奢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