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liu金岁月(1/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章 liu金岁月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ca之外,帝国军队基本上chu1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liu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zuo为最qiang壮社会个ti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qiang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huan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gu减持”为千家万hu带来了chun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与曹cao2发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bu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huan搞gu份公司,mei其名大家一起发财。

可是,他的chu发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chu很多钱,而且,gu份公司乃至gu市,是个新生事wu,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yan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bu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chu钱(他们也不得不chu,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qiang迫他的公务员买gu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gu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yan泪鼻涕水一齐liu),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gu份,从而产生国有gu。

高峰时期,国有gu曾经占了gu市总值的50%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gu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gu,国有gu在gu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gu占gu市总值的2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0%gu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gu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gu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发动机,承担着财富分pei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niu市,gu市向上长红,两市的liu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gu的市值为2500万两白银,anhubu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chun节前全面沽空国有gu,清盘后,帝国政府双手干干净净,没有一点gu份在手中。

这项工作在青武八年chun节过后展开,掌guan国有gu的hubu开始执行国有gu减持计划。

非常顺利,市场接盘的力量异常qiang大!一来百姓手中有钱,二来实际是大家来分国家的猪rou,国有gu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当一间公司组成时,国有gu和百姓购的gu份的han金量是大家一样,例如购进1%的gu份,政府chu10两银子,那么百姓也是chu10两银子,而不是购进1%gu份时,政府chu1两银子就能拿到,百姓要chu10两银子才能拿到。(这里要说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干gu!不过李亦奇很少抛售gu份,如果他抛售gu份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动dang,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如果an后一zhong作法,政府沽chu1%gu份给老百姓,an10两银子来计,那就是政府赚了9两,这样的事,老百姓当然不干!

现实原因是政府在沽chugu份时,采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gu份的总投入 五年预期的分红-政府在gu份上的总收益,这个差价,就是售价。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预期分红打入成本,是因为政府少了国有gu的分红后,为了避免国家收入的震dang,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红。

例如1%gu份,政府总投入20两白银 5两的五年预期分红,政府从gu份中已经得到20两白银的收益,那么这1%gu份的chu售价为5两白银,如果当时gu价为10两,则购买国有价者从中得利为5两(不一定有,gu份可能会下跌)

总之,大bu分的国有gu十分低廉,现有持gu人,可以优先得到购买,例如李亦奇控gu10%,他能买进3百多万的gu份。

当然,也有些国有gu因企业经营不善,成本高,这bu分国有gu,大家不肯an价购买,那么就来竞拍,公开拍卖这bu分gu份,如果liu标,就降低底价,直到拍卖chu去为止,这些甚至是半卖半送的,不过这bu分国有gu很少。

相当一bu分国有gu因企业经营得好,甚至chu现总投入和五年预期分红之和少于总收益,则仅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