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的税收不断创出新高,财税改革得以实现。
当然,好的税源是要交到国家,差的税源交给地方,因为国家承担着全国子民的福利和军队建设,并且各地方官员的薪水绝对不由地方财政开出,必定由国库支出的。
实施财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各地议员的参政议政的热情,帝国的民主不断向前取得进展。
民主,是个好东西,也是李亦奇的最终目标,在他完成全球帝国的大业后,此时必定经济发达,民智高度开发,他打算交出权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但是,民主制要与经济与政治发展相适应,不是说给大家民主,就能实现民主。
当中涉及到种种问题,例如民主决策财政支出,你只有一千两银子的税收,却要一百个人来讨论怎么样用?等你讨论出来,恐怕银子都发霉生出白毛来了,换作是一千万两的税收来讨论才有价值吧?这也是李亦奇掌权这么久后,才开始实现税务改革的原因。
封建主义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使中国无论怎么样四分五裂,始终有着种向心力,重归统一,才有我们今天国家的存在,也才有我们!反之,罗马实行的民主制,最终导致了分裂成诸多小国。
在战争年代,集中力量对外,只有一个核心的独裁胜于多核心互相牵制的民主,罗马开始实现民主制,最终不得不实现帝制,已经证明了历史的选择。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拨苗助长,在南方的扬州、荆州和交州,对帝国有着高度的认同感,百姓心中想的是“我是皇帝的子民,我是帝国的子民”!加上经济的高速发展(花了长远的时间),百姓有闲又有钱,政府也有钱,法制也深入人心,才能搞一搞民主来玩玩。
在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当地老百姓还没有对你有认同感,经济、教育、法制都没有跟进,你就来搞民主、自由和平等,唉,你嫌你的命长了。
李亦奇认为,九州之外新占领的领土和当地的子民,起码要经过30-50年封建主义的毒害,他们的心,才会蜕变成为帝国之心,才会对帝国有着认同感,日后即使会叛乱,也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始终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而在罗马和前苏联,一旦分裂,就永远不可能统一了!因为它们没有经历封建主义的毒害,强扭在一起,却还搞什么民主。(罗马的民主就不必说了,在前苏联,虽然说是联共(布)的统治,可是在形式上还是分为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民主,更SB的一条,苏联的法律上居然说各加盟共和国有权退出联盟!)
发出的第三道圣旨,给予妇女更大的权利。
废除乡试中专设的“女科”允许妇女与男子同时报名参加考试,同等待遇(在体育方面有所不同)招聘,允许妇女中的“公务员”参加京试,换言之,可以出现普通女人当的政府主官,例如县官、郡守和刺史,甚至上到中央,拜相封侯!
在社会上,妇女可以全面进行各行各业,同工同酬,可以注册当老板,真正做起老板来,财权可归她们。
给予妇女更多的保护,如果她们生育,要求不得解聘,还要给予假期。
不过,在男女平等和一夫多妻的问题上没有触及,只是宣布当妇女参与官府事务时,万一与夫权、家权产生冲突,则以国家为重,属于她个人的财产,可受官府保护。
这道旨意的发出,是由华歆上奏引发的。
青武三年,是科学技术经历多年的耕耘,大爆发的一年,除了火车和蒸汽船的发明,在帝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中,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织布机问世。
按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求的中央大员们去过考察,皇帝是要求他们必须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
他们当中,积极向组织靠拢,去好好学习的大元吏部尚书华歆敏锐地发现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与以前相比,对体力的要求大大降低,靠的是技术和智慧,必可缓解目前大元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帝国是皇后当家,华歆谄事皇后,大拍皇后马屁,上书曰有必要授予妇女更多的权利,普通的女人可以参政议政,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