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暴戾尽去(2/3)

围攻东都洛的李密可就痛苦多了。当初他不顾天下大势早早领军攻洛引了各路隋军的注意,此时瓦岗军久攻洛不下,各路隋军已发兵救援东都,看不日将至,瓦岗军就要腹背受敌!此时有谋士献策:趁隋军尚未压境,瓦岗军士气尚之际,集中优势兵力沿运河挥师南下,直取江都,俘获挟持炀帝以号令天下,自可解得前危境。

看唐军摆开阵势,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可守城隋军因后援无望,士气低落,败像已。再有李渊向天下大发檄文,言称兵关中只是为免大隋社稷毁于一旦,当尊立代王杨侑为帝以求稳定大局,心动间杨侑不由起了投降的心思。

大业十二年(公元6年)六月二十三,李秀宁大军与大哥李建成大军在讄诸县会师,两军会合近十万人毫不停留从西侧攻向长安。李渊得讯后立即调兵遣将,决定三日后与之全力夹击长安城。

受命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年仅十四岁,原本有刑尚书卫文生和左翊卫将军世师辅佐他,但在唐军兵临城下之际,年迈多病的卫文生因焦急忧虑病倒,见不日于世。剩下的左翊卫将军世师也在守城战中被飞箭所伤,至今仍在卧床养伤,守京师的重责就落在了杨侑这位小王爷上。

李渊:“虽说玉玺是诱饵,可要是真得了它,坐拥天下也是名正言顺了!”

长安城外,李渊帅帐之中。

李渊:“此话怎讲?”

李靖:“唐公只攻下长安,只要能占了关中这富饶之地,夺取天下指日可待。至于那玉玺和社稷…大可不必理会,就让十八路反王和杨广斗去吧!

李渊微叹:“我是想去…可就怕是飞蛾扑火啊!”李靖笑:“不去也罢!唐公,江山社稷已在前,何必再去效那飞蛾投火?”

此时隋军各路勤王早已去了洛解围,而皇上杨广远在江都,无人能统一调派洛内外的各路人。因此各路勤王大军与洛守军里外夹击李密的瓦岗军,看似形式一片大好,可隋军无统一号令,大战下来的胜负至多只能是五五之数,…看来,把长安脱困的希望放在各路勤王上,只怕是渺茫啊!

天下燃起烽烟,在江都避祸的杨广到了社稷即将不保,他每天都和舟戏、乘轿游玩,戏耍中更是金樽不离手,日日里都喝的烂醉。此时随杨广来到扬州的左翊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因土不服,业已卧床不起。临危之际,这位似忠又的臣竟似良心发现,为杨广献了一条平反妙计。杨广或许是被宇文述的忠心所动,觉自己所为有愧祖先;也或许是溺的人儿抓住了一救命稻草,本已颓废等死的杨广竟然振作了起来,调兵遣将、大发诏令,就要行那平反大计!



李靖微微笑:“杨广到也好计谋,以玉玺社稷为诱饵,引得各路反王自相残杀,不一兵一卒就解了大隋困境。”

李靖:“唐公可是想奉诏前往争夺?”

李渊问向李靖:“药师,你如何看杨广那诏令?”

在此即将腹背受敌之际,李密的确只有南下江都这条路好走。可是刚愎自负的李密并没有采纳谋士南下江都的策略,而是选择了继续在洛城下和隋军苦战,继续为攻长安的李渊作着义工,引着大隋的各路兵

此举果然见效,天下各路反王接到诏书之后齐齐聚向扬州,要夺得传国玉玺和大隋天下。于是大隋各个州郡压力立减,得到了宝贵的时间休生养息。那洛城下正腹背受敌的李密也在通告之列,当下李密奉着圣旨脱勤王大军的重围,领了兵南下扬州。

即日,杨广发十八圣旨,通告天下十八路势力大的反王齐聚扬州演武,言称胜者将得大隋传国玉玺执掌天下。圣旨中说:“…朕自昏庸,有负先皇所望,今效古人让贤之举,将天下付与贤能之士,以延续大隋基业直至千秋万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