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八十七章搜刮商贾(2/2)

也就是说,宣府、天津、登封等地有油,那里又都是一些拥护林纯鸿的商贾,周延儒不搜刮他们,难还劝解大官僚、大土豪纳粮?

同时,周延儒又非常张,毕竟,如果他想不办法弥补八百万的缺,这个首辅位置怎么看都有不稳。

来往于三地的商贾,就这样被朝廷当了砧板上的,试图狠狠地切下了一大块。

董廷献建议,在三地增设门卡,提商税税率。

周延儒与吴昌时、董廷献议来议去,觉得可以拿宣府、天津、登州等地的工坊主及商贾征收重税,补朝廷所用。

朱由检见到奏章后,对董廷献描述的商贾奢华生活,越看越生气,拿红笔,狠狠地画了一笔,批红完成,只要给事中不封驳,就会上生效。

洪承畴没有看周延儒的用意,不代表林纯鸿看不。林纯鸿知,周延儒压就没想着在蒙城、登封占到什么便宜,他极力挑拨双方的关系,无非想营造双方张的气氛,使他自己的位置更牢固而已。

周延儒还算谨慎,亲自试探了陈奇瑜的态度。当陈奇瑜听闻周延儒在天津、宣府、登封三地试以营业税、增值税代替以往的商税征收办法后,一看穿了周延儒的企图。

鸿对地方的控制力?

。。。

甚至,周延儒觉得,本不需征收重税,只需在宣府、天津、登州仿照林纯鸿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就足够了。

反对的理由五八门。若论实质,就是他们通过卡税和门税获取了极大的好

他开始认真考虑与林纯鸿接洽的可能,以求在鞑侵时,林纯鸿能够拉他一把。

所以,林纯鸿当然不会随着周延儒的指挥舞,对叛一事冷淡理,一切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完善荆州内架构。

周延儒立即票拟,送至通政司,连与朝臣商议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周延儒从三地搜刮油的既定政策,永远不会变。

增设门卡,提税率,无疑提了众多官僚、乡绅上下其手的机会,此奏章除了陈奇瑜反对了几句外,几乎没有听到反对声音。

周延儒恨陈奇瑜,却又无可奈何。陈奇瑜理财数年,功劳显而易见,朱由检对他的信任非周延儒所能动摇。

周延儒这才认真思考改变商税征收方式的可行,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周延儒一再撩拨荆州团,荆州居然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让朱由检的信心越来越足,随之,朱由检对周延儒更加信任。

周延儒、吴昌时和董廷献挑选三地,无疑费了一番思量。

他又派幕僚试探了在三地有着直接经济利益的一帮官僚和乡绅,让周延儒吃惊的是,这帮官僚和乡绅也决反对。

江南、荆州、福建、广东等地的商人资金实力雄厚,借着黄渤的东风,迅速掌控了华北范围内的纺织业,每年向朝廷缴纳不菲的税收。

洪承畴觉得,朝廷再这样继续折腾,不用多久,就会把杨嗣昌前几年苦心聚敛的一资本挥霍一空。届时,除了让林纯鸿收拾残局,别无其他选择。

周延儒觉得陈奇瑜是杨嗣昌的人,对陈奇瑜的劝阻混不当回事。

陈奇瑜一时间哪有什么好办法,再加上他对周延儒看不顺,当然把责任都推到周延儒上。

周延儒指示董廷献上奏章,说宣府、天津、登州三地的商贾则穷奢极,时值朝廷财计艰难之际,理应让这帮商人为朝廷贡献更多的税收。

朱由检一再询问周延儒有何方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周延儒嗫嗫嚅嚅说不所以然,只能建议朱由检询问陈奇瑜。

当初,黄渤考虑到宣府、北京及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繆力在三地发展纺织业。黄渤的心血没有白费,宣府迅速成了仅次于东胜的羊集散地,而北京、天津的纺织业仅次于西安,纺织品不仅畅销华北大地,甚至远渡重洋至印度、东非及欧洲。

与此同时,林纯鸿在旅顺开放了与满清的贸易往来,作为离旅顺最近的海港城市,登封近楼台先得月,理所当然地成了山东的货集散地。

不过,于公心,陈奇瑜决反对周延儒鲁莽从事。他苦苦劝阻周延儒:“征收营业税、增值税需要专业的财税人员,还需要一整的类似荆州的财政制度,方才能顺利从事。现在朝廷没有任何基础,贸然推行,势必将三地搅得一塌糊涂。到来,收上来的商税恐怕还不如现在的卡税和门税。”

不过,信任是信任,周延儒前后折腾一通,将朝廷的收减少了八百万,这是朱由检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见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