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尔医生对媒体表示,鉴于罗曼丽神经损伤的情况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迹象,目前暂时先通过输液控制着,准备明天做颈椎减压内固定术(也叫颈椎融合术)。
芳华知道,受伤后由于组织水肿、炎症的影响,病人的症状往往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会有加重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病人神经损伤的实际情况。
不过,戴平一听赵玉玲翻译医生的话,说到曼丽的病情正在加重时,忍不住神色黯淡下来。
芳华见状,忙小声地对他说了声“先别紧张”,然后继续专注地倾听德国医生的治疗方案,仔细思考着和国内在这方面处置措施的异同。
记者们也问到了病人的反应。
克鲁尔医生这时候有点动容了:“这位中国女士是我见过的最坚强乐观的女性,也是最美丽的女性。当我告诉她,她的病情很重,最坏的情况是终身瘫痪要坐在轮椅上;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然后双眼缓缓流下两颗泪珠…”
说到这儿,他还用双手在脸上比着“流眼泪”的动作,不过他做起来是没什么美感的了。
他接着说道:“可是不一会儿,她就眨眨眼睛,止住了泪水,然后很平静地问我,这次受伤会不会影响说话功能。我告诉她不会,她就笑了,笑得非常美。
她告诉我,她们中国有位女子,好像是叫做张海蒂的,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翅膀折断,心也要飞翔’而那位张海蒂女士还是从小就瘫痪了,但照样自学了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还学会中医的针灸,还会写小说、到全国做演讲。
她还告诉我,她是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只要还能说话,还能主持节目,她会和那位张海蒂女士一样,即使坐在轮椅上,也会让心继续飞翔…”
记者们听了后,也颇受感动,而且听说伤者是电台主持人后,又有了同行相惜之情。
他们请求采访病人,克鲁尔医生马上断然拒绝了。他明确表示只能等病人手术后病情平稳了,再看病人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访问。
这些记者只得先回去发稿了。在走之前,他们纷纷走过来和戴平握手告别,并祝他和曼丽好运。
就在这时,高主任从走廊的另一头走了过来。
芳华忙扬手招呼高主任,他看到后也加快了脚步,不过走近后却先和克鲁尔医生握手寒暄起来:“菲利克斯,见到你太高兴了。”
克鲁尔医生也一脸惊喜地对高主任又拥抱又握手的:“高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原来,克鲁尔是高主任几年前在这里进修时,一起共事过的好朋友。
芳华见此情景,感到这是曼丽受伤以来的头一件好事。因为,高主任和曼丽的主治医生这么熟络,自己的那个想法就容易说出口了。
芳华此刻,也体会到了国内很多病人看病时都要托关系给主治医生打招呼的心情。
不过,她倒不是担心德国医生会不会尽心尽力地医治,也不担心他会不会是纳粹主义者而对中国人有什么种族歧视,而是因为她想对治疗方案有所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