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刘宏觉得自己也许应该召集一次帝国商会的高层会议,组织一只大型的舰队在那些罗马使节回去的时候一起去罗马,不但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从已经打通海上航道的罗马人那里弄清航道线路,以帝国地实力,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远洋舰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刘宏为着罗马人的到来,打乱了他原本的海军建设的步骤时。扬州,得到他命令的长江水师已经在甄选舰只,从秦末以来。帝国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一直都在飞速发展,而作为其中代表的就是楼船这种巨型舰只。不过楼船虽然强大,但是却并不适合远洋航行,抗风暴能力很差,只能适用于江河之中,不过作为陆权霸主的帝国。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地海战,所以楼船的这种缺陷并没有得到重视。
刘宏登基以后。忙着署理内政,和解除北方的威胁以及经略西域,至于海军地建设实际上是被他放在日程表后面,建立海军,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这可不是他一个人说要发展海军就行地,在他的设想中是大运河开通以后,刺激南北之间的经济流通,同时加大南北两端的建设,造成更加庞大的经济循环。促进海运贸易。只有这样发展海军才是水到渠成,不然地话他一开始就强行建设海军。投入大笔资金,难道就是去用来打日本列岛和琉球,那些地方现在全都是些不毛之地,而帝国的政治经济也没到可以大规模朝外殖民地地步,直接建设海军就是舍本逐末,所以他选择了基于稳健的渐进行发展策略,让帝国的学者和造船工匠在楼船的基础上研究建造出明代的九桅宝船,在交州部署军队,控制海岸线,同时勘探地形,为建造港口城市做准备,至于原本旧时代的水军则整编成长江水师,先对原有的楼船进行改造,使其适合近海航行。
其实新整编的长江水师还不到两年时间,因为从一开始帝国就把重心投入到陆军上面,只不过随着大运河航道的开通,长江水师才陆续得到了军费投入,而主要的也就是用于对旧有楼船地改进,同时建造新舰,为建造九桅宝船积累经验。
明朝地九桅宝船可以说是在蒸汽机驱动的铁甲战舰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最伟大地船舰,虽然将其建造出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对于有着刘宏指点的帝国学者和造船工匠们来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毕竟在历史的轨迹中,在汉朝楼船出现以后,中国的船只建造直到宋朝才重新有了发展,而明朝则是前人的基础上对楼船加以改进,才制造出九桅宝船,刘宏虽然不懂造船,可是学习历史的他至少知道中国历史上船舶的发展和各项领先于整个时代的科技,他并不需要告诉帝国的学者和工匠们怎样制造,他所要做的只是启发,告诉他们可以对船体进行增加和改造,并不需要他画出具体的图纸,帝国的学者和造船工匠们自然会自己去琢磨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