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两人在拿到图纸后,立刻被那些结构图给吸引住了。
“总之朕会全力支持蒸汽机地研究,郑祭酒,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刘宏定下了计划,他所知有限,这种研究计划还是交给专家去做,不管多少年,花多少钱,都要让他们研究下去,刘宏知道蒸汽机研究对目前地帝国学者来说,有点勉强,或许在他有生之年都不能看到成功,但是通过其研究,应该能促进帝国对机械方面的进步,不论如何,蒸汽机地研究都有其意义,反正他也没奢望能在自己死前让帝国进入工业时代,就当是为了鼓励帝国的科学发展。
郑玄和毕岚,黄承彦以及郑浑离开了建章宫,他们无法理解天子对蒸汽机的巨大投入,每年三亿钱的经费,这几乎是一般近十个研究经费的总合。
当心情完全平复下来后,刘宏自嘲地笑了起来,他刚才似乎失态了,可是想想看,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没有自己的介入下,帝国的学者竟然能提前近一千多年想到蒸汽动力,真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天才般的构想被湮没,想到这里,刘宏就不由有些失神。帝国开国以后,采用黄老思想,实行经济自由政策。在孝武皇帝时期甚至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地趋向,可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最后被孝武皇帝无情地扼杀,可以说生产力制约了整个帝国前进的动力,而这其中,儒家地道德伦理政治思想虽然为帝国带来了封建时代低成本的管理模式和稳定的社会结构,可其轻视科技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说起来这其中的得失功过实在很难评价。
“陛下。您在笑什么?”走进御书房,看着丈夫,宋玉容有些奇怪地问道。
“没什么,只是想了一些问题!”刘宏看向走进来的妻子,示意她坐在自己身边后道“皇后来,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蔡先生谱成地新乐,教坊司已经排练好了,太后让我请您一起去观看。”宋玉容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对于对自己已经不构成威胁的太后窦妙。刘宏一直都保持着让人称道的礼孝,每日的请安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帝国的官僚们来说,他在私德上近乎无可挑剔,既不贪恋美色,也不喜欢奢华富贵,唯一让人诟病的也许就是让人经商一事,至少在一些旧的士大夫官僚眼里,他不该那样做。
刘宏并没有拒绝,从前世开始他就很喜欢音乐。尤其是交响乐,成为天子以后,如果说有什么利用特权的地方,恐怕就是让宫廷乐府地工匠制作管弦乐器。另外将五线谱制作了出来,让宫廷乐师们试着用制作出来的管弦乐器和帝国传统的丝竹乐器一起演奏一些他喜欢的曲目,而在蔡邕这个音律大家加入后,倒是谱出了不少让他也觉得惊讶的乐曲,让他都有打算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在雒阳城里兴建帝国剧院的打算。
长乐宫,贵为帝国太后的窦妙等待着天子的驾临,和她一起的还有新乐曲地作者蔡邕。在孝桓皇帝时候。蔡邕曾参与政事,最后被贬官。他倒也安然自若,对他来说能够安静地做学问是他最大的心愿,建宁以后,他得到了曾经梦想的一切,国家日益强盛,他在治学之余也能够以太学祭酒身份参政,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