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十九.官营工商业(2/2)

注:汉朝商人地位不低,富可敌国不是空话,当时商人所起的正面作用远不如他们的负面作用,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当时的商人就是一群托拉斯,但他们垄断的是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如果被一群托拉斯商人控制了粮,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下场。

工商业产品的匮乏,和豪庄园经济的封闭,导致了帝国的商人豪不停兼并土地,利用粮攫取财富的现状。大多数时候,帝国的饥荒都是人为的。所以刘宏打算逐步恢复孝武皇帝时期,御史大夫桑弘羊提的主张,站在国家的立场,调法治,崇尚功利,持国家涉经济的政策,发展官营工商业。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又可以排富商大贾,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

窦武在离去之前,和已逝的文恭侯胡广一样,推荐了自己的继任者,而他推荐的不是别人,正是天边随侍的杨彪父亲,杨赐。\\\\\\

“这样也好。”最后看着苍老的父亲,窦妙也只是咬着嘴,没有让自己说挽留父亲的话,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太后,她明白父亲离开地意,如今司徒胡广去世,太傅陈蕃也是时日无多,一旦连这位名望崇地老人也去了,恐怕父亲就会被推到风狼尖上。

刘宽和杨赐两人都是忠臣,唯一不同的是刘宽没有派系,而且他的个和前司徒胡广一样,宽厚大度,最善和人相,而杨赐却是属于帝党,加上同为帝党的太尉皇甫规,三公依然完全站在刘宏这边,他依旧如以前一样牢牢控制着朝会。建宁五年对刘宏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胡广逝去没多久,陈蕃这个士大夫的神领袖也与世长辞,一年之内,两名肱骨之臣离自己而去,让刘宏叹息不已,陈蕃和胡广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臣那么简单,正是这两个老人在建宁以后所的一切帮他把整个帝国拉回了正轨。\\\\\\

如何,刘宏仍要面对这一切,靠着他过去建立的威望,他压下了朝会上的异动,经历了剧烈人事变动的帝国层开始慢慢恢复到了胡广和陈蕃两人逝去前的状态。\\\\\\

窦武离开了长乐,其实他心里明白,豪族政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回看了一巍峨地皇城,他喃喃自语“陛下,臣走了。”

现在刘宏要重振官营工商业,不过他也不打算收回盐铁的官营权,因为这涉及的面太广,本是难以办到的事情,所以他要利用技术优势来建立以国家为主导的工商业,为帝国另外开辟财源,同时打击兼并土地,囤积粮为主的商人豪,刺激他们转向真正的工商业,刘宏仔细计算过,帝国每年的粮产量足够所有百姓的生计,但是大多数粮却掌握在这些商人豪手里,很多时候帝国的饥荒都是源于此,而非帝国农业生产不足。(注:西汉末垦田面积8。2亿亩,亩产264斤,粮总产量2165亿斤,人5960余万,人均产量3633斤。)

政治中去。

在刘宏的铁腕下,雒和司隶地区,数座官营的铁坊建立了起来,孝昭皇帝时,儒家在盐铁会议上,全面抨击了孝武皇帝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反对言利为名,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路。

夜晚,刘宏安静地躺着,宋玉容看着枕在自己上的丈夫,知他是在为文恭侯和文烈侯(陈蕃谥封)的逝去而到伤痛。在妻轻柔的安抚下,刘宏沉沉睡去了,这段日他太累了,胡广和陈蕃逝去后,有太多本来被他们挡下的事情要他亲自面对,刘宽和杨赐的威望还不够,现在每天的朝会耗费了他太多的神。

然后提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甚至还提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其实他们的重本抑末说,实际上是要抑官营工商业,而为私人工商业争夺利权。结果导致了孝武皇帝时期被打压的商人豪死灰复燃,在之后的数百年里,严重削弱了帝国的财政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