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赠李校尉。”看着帛纸,一旁的陈蕃“字已不凡,不知内容如何,元礼,你便念给大家听听。”他这话一
,四周前来送行的人也都是
声应好。
他的神情自是难逃陈蕃和李膺之,两人立时便意识到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老师一定不一般,互相看了一
后,都是目光落在了
虎捧着的木盒上。
延熹十年六月,距离刘志驾崩还有半年时,刘宏完成了他先期布局中的最后一步,现在他要的只是静静等待,直到他成为天
,那时候,一切才真正开始。
过了良久,李膺和陈蕃才回过神来,他们此时迫不及待地想从虎那里知
他的老师究竟是什么人,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
虎不愿透
半
分毫,在拒绝了陈蕃的挽留后,飘然而去。
“弟奉师命前来见李校尉,适才人多,情急之下方才如此,还请太尉见谅。”
虎作为刘宏门下百余弟
中唯一看得上
的几人之一,其气度自是不同常人,至少在天下人人钦佩的太尉陈蕃面前,他没有一
怯场,反倒是谈吐从容不迫,让人大起好
。
一首正气歌诵罢,满场皆静,尤其是李膺,他几乎觉得写这首正气歌的人是世上唯一懂他的知己,‘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喃喃自语间,他竟有些失神,而他一旁的陈蕃也是差不多。
“你的老师是什么人,为何不亲自前来?”见虎举止间没有一般游学儒生的浮夸风气,反倒是严谨非常,让陈蕃对他
中的老师大为好奇。
“好气魄!”陈蕃动容,他一生为公,秉持的便是正气二字,这首正气歌开篇即为雄阔,让他不由大为赞叹。
“这是老师让弟给李校尉的。”
虎将手中的木盒递了上去,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他也不知
,只是觉得一定很珍贵,当李膺打开时,他和四周的人都一起看向了盒中。
李膺了
,拿起帛纸便大声
诵了起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
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
苍冥。皇路当清夷,
和吐明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本来老师是想亲自来的,不过老师还在服丧守孝,所以才让弟前来。”
虎对于陈蕃的语气略有不满,不过仍是恭谨地答了。
日落西山,李膺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途,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苦闷,心里想着的只是何时才能和写正气歌的知己相见,向他述说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陈蕃这个仍在朝堂上固执地着抗争的太尉,则希翼着
虎
中的老师快
服完丧期,来雒
和他一起挽救这个将倾的帝国,能写
正气歌的人,又岂会是只知
明哲保
的人。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赖以尊。三纲实系命,
义为之
。”李膺的声音逐渐低沉,显是已被诗中所写打动,此时四周的人群也安静了下来,天地间除了风声,便只有李膺那昂扬低沉的
诵声。
虎也有些发愣,他没想到老师让他送给李膺这位名满天下的党人领袖竟是如此大气磅礴的一首诗,其中
尽了人间正气。而四周其他人则是和
旁的同伴,拼命记下着这首正气歌,好使之传唱四方。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房阗鬼火,
院闭天黑。
骥同一皂,
栖凤凰
。一朝蒙雾
,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
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
照颜
。”念到此段时,李膺想起了他和其他人在北黄门寺诏狱受刑时的情景。一时间
角不由有些
。
衣,和前来送行的其他人迥然不同,陈蕃开问
,他一
就看得
面前这个年轻人是个农家
弟。
乎众人意料之外,木盒内只是放了一卷帛纸,再无他
。展开帛卷,李膺和一旁的陈蕃都是眉
一扬,齐声
“好字!”那帛卷上,以狂草而书,二人虽见识广博,却也看不
这书法是
自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