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一十碗政事堂慷慨陈词攻吐蕃(4/6)

宫,不论是谁,临走地时候都不先忘看王轼一眼,再看尚同良一眼,心思

局面,不会是这两人事先安排的吧?可尚同良是死硬不太可能吧?

出得宫来,王轼黯然无语,他感觉到孤立无援。没有人帮助他,就连一向敬重的尚相,也三缄其口,想干点事情。何其艰难啊。

“王爷留步。”背后,尚同良急声叫道。

“尚相。”王轼回过身来,拱了拱手。

“唉!”尚同良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目视王轼问道:“王爷今日何故如此?你难道没看出来,圣上不想打仗,大臣们也顺着他地意思在说吗?”

王轼面无表情:“本王知道圣上不想打仗。”

“那既然知道。王爷何必挺身而出,两面不讨好?就算圣上爱护王爷,不加责备,可你今日和所有大臣对立起来,日后还怎么共事?王爷不要忘了,你现在管着吏部,不比从前了。”尚同良苦口婆心的劝着。

这句话倒激起王轼的脾气,笑道:“难道因为怕得罪人。本王就什么也不说?凡事机关算尽,处处小心?而且本王并没有说错,放弃国土,这是要遭千秋骂名的。”

“话是不错,可王爷你有对策么?”尚同良见王轼听不进去。反问道。

“当然有,本王学地就是这个。”王轼说完。躬身一揖,扬长而去。尚同良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威王是他捧出来的。可现在却不听他的劝告。不过尚同良到底是位贤臣,他想到地,不是威王挑衅他的德高望重,而是察觉到,威王是个有主见的人,坚持自己地想法,毫不妥协。这虽然在政治上是极不聪明的,但至少说明这个人不是个软骨头。政治经验不足,可以慢慢学,要是天生软骨头,谁也救不了。

泰安宫

王皓正在向耶律太妃和孟太妃汇报自己第一次参加御前会议的情况,议的是什么事,大臣们是什么样的态度,说了些什么话,皇帝是如何表的态,一一说明。特别是威王驴脾气,跟所有人对着干的事,他更是添油加醋,说得绘声绘色。

“最有趣的就是,二哥明明看到所有人都持一种意见,偏偏要表现出自己地与众不同,大发议论。说什么这是既对不起祖先,又对不住后人的事。把局面搅得一团糟,圣上都气了,宣布终止廷议,离席而去。”王皓说得唾沫横飞,津津有味。

孟太妃听完,拍着儿子的肩膀笑道:“王轼就是那么一个蠢货,你想想看,成天舞刀弄枪的人有什么脑袋?他还以为自己很威风,殊不知,既得不到圣上的欢喜,也开罪了大臣,以后他地日子就难过了。”

耶律南仙听完之后,半晌无语,见那母子二人欢天喜地,好象王轼犯了重大失误一般,于是问道:“那英王你今天说了什么?”

“我?”王皓眨了眨眼睛“我什么也没有说,大家都持一种意见,本王何必多费口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