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为后宫之主。册立耶律南仙为贵妃,赵出云为德妃,楚红秀为淑妃。又追封他的堂姐李师师为济安公主,连他好好的活在一千年以后的父母,姐姐都被写出名字来,追封为先皇,皇太后,长公主。
这皇帝,皇后,嫔妃都有了,可似乎还少了一些什么。没错,少一个皇太子。
本来王钰是想立长子王战为皇太子,可这个事情后来起了争议,以吴用为首的几位大臣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王战是德妃娘娘赵出云所生,是“庶出”又有赵家的血脉,不适合立为太子,更不适合成为储君。
其实庶出还好办,虽说“废长立幼。自古皆为取祸之道”话是这么说,但历史废长立幼的例子数不胜数。关键问题,就在于赵出云的血缘上。吴用这些大臣,是王钰一手栽培。一手提拔地,他们对赵家没有丝毫感情,只忠于王钰。他们不能容忍一个有赵家血缘的人,成为他们的皇储。
另外还有一点,淑妃娘娘楚红秀临盆在即,如果生下皇子,他们宁愿立这个出身卑微的淑妃娘娘地儿子。
王钰虽然是大燕帝国的皇帝了,可大臣的意见。他不能不注意。再加上,自己正值壮年,立太子一事,晚些再说也无妨,遂立王战为汉王。岂止是太子之位有异议。就连童素颜地皇后之位都有人质疑,因为有人认为童素颜一来双目失明。二来没有生育,在母凭子贵成为理所当然的时代,这样的人能成为皇后么?可后来一比较。发现除了童素颜,还真没有人能立为皇后。耶律南仙是契丹人,赵出云是前朝皇族,楚红秀出身卑微,比来比去,也只有童素颜合适了。
登上皇位以后,王钰没有忘记替他立下汗马功劳地大臣们。在他成为皇帝的第一次早朝中,他就宣布了几项重大的人事变动和政治改革。
太师,如今贵为国丈的童贯,因年老体迈,奏请辞去一切职务。王钰恩准,允许其辞去一切公职,改封为江宁郡王,赏赐颇丰,供其安享晚年。
童贯一辞职,尚书左仆射一职悬空,王钰登基,尚书右仆射一职也空缺。遂擢升商仲扬为尚书令,主管尚书省。擢升尚同良为中书令,主管中书省,握有实权。擢升孟昭为门下侍中,主管门下省。此三人,都称宰相,为三省长官。
同时,取消了中书省设立政事堂的特权。将政事堂设在政资殿旁边,今后,凡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会聚政事堂,在皇帝的主持下共同商议。其他官员,得到皇帝的特旨,也可以进入政事堂参政议政,这种官员,叫“参知政事”“参知机务”
王钰还重新明确了三省长官的职权,尚书省起草政策,门下省审议政策,中书省执行政策,三权分立。其中,又特别强调了门下省地审议,国家一切政令,包括皇帝的圣旨,若没有门下省长官的签字,不能生效。
果然不出吴用所料,尚同良成为实际上的朝廷首脑,而眼睛里不揉沙子,直言敢谏的孟昭,也果真成为门下省长官。但吴用本人,却在王钰成功称帝之后,功成身退,从此闭门谢客,安心读书。王钰没有忘记他地忠心耿耿和丰功伟绩,将他的两个儿子,提上高位,显赫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