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卷夺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惊变(3/3)

面对着几个书生同情地目光,多铎笑呵呵地将我们的经历讲述了一番,当然略过了我们被掠一节,只说我们是附近的百姓,昨晚遭遇山洪,好不容易逃出来,家园田舍已经被彻底冲毁了,这就要带我去盛京投奔亲戚,由于逃亡时过于仓促,所以身无分文,以至于如此落魄。

在多铎绘声绘色地描述下,几人纷纷听得惊愕不已,个个嘴巴都张得老大,最后一个还叹道:“兄台如今家业全毁,颠沛流离,尚能如此乐观豁达,着实令人钦佩不已啊!”多铎苦笑道:“不乐观又能如何?这天下之大,悲惨凄苦之人多了去,如果人人都怨天尤人,不思进取以求生路,那么早就饿琈满地,千里无鸡鸣了。我还好身强体壮,妻子也能织善绣,谋条温饱之路也不成问题,又何必那般悲观?”

说到妻子二字时,还不忘朝我这边看看,我本来想狠狠地瞪他一眼,不料其余几人一齐转脸过来,细细地打量着我,赞叹着“令夫人虽布裙荆钗,却丝毫不掩天姿国色,兄台能够与这般女子结为连理,实在是羡煞旁人哪!”

这些人说话文绉绉地,和他们交流起来实在是别扭而且伤脑筋,我装作羞涩难当的模样低下头来,默然不语,这样看起来更像个温良贤惠的妇人,顺便掩饰着自己无话可说的尴尬。

多铎大手一摆,动作倒也挺潇洒“呃,小户人家的糟糠之妻,能有什么天姿国色?各位仁兄实在过誉了。有道是娶妻取贤不取貌,只要能缝衣做饭生孩子就行了,也没什么好挑剔的。”

听他的口吻,显然把我当成了他明媒正娶的老婆,俨然以丈夫的身份而自居。瞧他那副得意样,我在心里骂了他快一百遍,却也不方便当众戳穿,让他下不来台,只气得鼓鼓的,却偏生一点办法也没有。

虽然这里是山村小店,没有什么像样的酒菜,然而几个人颇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意,喝得畅快,聊得投机,不一会儿功夫,酒菜就下去了不少。

听他们聊天的内容,原来是其中两个仍然是明朝服饰的书生前来辽东探亲访友,眼下要返回关内,赶去燕京参加九月份开始的科举会试,也就是所谓的“秋闱”如果要想在朝廷做文官,博得一个进士及第的出身是最起码的。

一位辽东书生摸了摸自己剔得铮亮发青的前额,感慨一声:“只恐怕两位仁兄若是考中了留在京师为官,日后难免不像我们这些辽东人一样学着满人的模样剃发易服啊!”“不至于不至于,新朝不是下旨了,说是‘剃武不剃文,剃官不剃民’,眼下‘军事方殷,衣冠礼乐未遑制定。近简各官,姑依明式’吗?怎么可能出尔反尔呢?”一人不以为然。

辽东书生摇了摇头:“我看啊,难说,以剃发与否区别是否归顺清廷是他们满人多年以来的惯例,如何能在关内例外?况且朝廷的话也没有说死,保证一定不剃发,将来也不剃发,等江南西北一下,中原一统,说不定到时候就来个举国剃发,也未可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