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卷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chu雄关(3/3)

承畴所分析地这样,那么留给清军地时间可谓是宝贵万分,如果稍稍延迟而错过了最佳时机,那么这次结局多半就是无功而返了,这是众位大臣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多尔衮所极力避免的。

大家议论了一阵,最后大多肯定了洪承畴地意见,于是齐齐将目光盯向主位上的多尔衮,期望着主帅能够做出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来。

多尔衮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手撑椅子扶手,站立起来,脸色凝重地宣布道:“既然时机如此紧迫,那么就不能拘束于常理了;虽然这招着实是步险棋,但也着实可以一试。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起,我军立即改变行军路线,日夜兼程,直趋山海关!”



对于眼前极其宝贵的历史机遇,多尔衮的眼光是极其敏锐的——形势变于瞬息之间,昨天的敌人变成了朋友,更强的敌人出现了。出于对战机的把握和敏感,他果断决定,大军直发山海。他才不会理会吴三桂要他走喜峰口和墙子岭的要求呢,如今时机天降,这个时候来不得丁点犹豫。他决心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军做正面战斗。

四月十六日,一个和平常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的清晨,在辽西翁后这座小城的十里外,多尔衮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做出了改变历史走向,改变清朝命运,影响到了中国今后数百年命运的决定,可谓是他平生最为的意的手笔,这是他由一个纵横关外的军事统帅转向为一统中原的大战略家的重要转折点。

决定改变行军路线之后,大军开拔,继续行军。我坐在那辆宽大而华丽的马车里,掀起杏黄色的帐帘,向外面看了看,转过头来对正在闭目沉思的多尔衮问道:

“王爷为何不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呢?我看眼下的速度,最多也不过每日六十里,实在太过缓慢,等到了下一站西拉塔拉城,恐怕就要黄昏时分了。”

多尔衮微微蹙着眉头,并没有睁开眼睛,他淡淡地回答道:“我虽然决定改变计划,然而却始终不能对于吴三桂真正放心,毕竟眼下只要一步走错,就极有可能满盘皆输。”

我也清楚,无论是多尔衮,还是众多王公大臣们,眼下都无法确认吴三桂的真实意图。明清两国长期处于交战状态,双方积怨甚深,很难取得相互信任。吴三桂一直同清军作战,拒降坚守,这封求援的信来得太突然,他们思想上毫无准备,仅凭一纸书信,怎能叫他轻信!所以在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的同时,多尔衮还做了两手准备,采取慎重戒备态度,先搞清虚实再说。

因此直到大半日过去,多尔衮仍然没有直接给吴三桂一个明确答复,他在心里面权衡利弊,左右比对着,生怕一个不慎,让父兄两代人入主中原的梦想化为泡影。

“我不想做大清的千古罪人啊!”多尔衮轻轻地喟叹一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每时每刻的殚精竭虑让他虚弱的身体难以支撑,然而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存着任何侥幸心理。

看着他疲惫的模样,我心中一阵担忧,忍不住关切地问:“你头晕目眩的病症有没有再犯?要是有这个兆头的话,我就令太医再给你加一副这方面的汤药。否则再这样下去,还没等到大战开始,你这个主帅就先倒下了,那可怎么得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