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卷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chu雄关(3/3)

到了这座京城的确不宜久留,还是尽快在金銮殿上登基为帝,尽快返回在是为上策。

因此多尔衮才会在盛京出发后当天的路上,就接到了李自成将追赃所得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铸成银锭,陆续运往陕西的密报。这也无疑给了多尔衮一个信号,让多尔衮心中的猜测终于得到证实,可以从容地布置应对之策。

然而此时大顺朝的许多将领由于多年以来一直同明军作战,几乎根本没有考虑过满洲人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性的思维,依旧将吴三桂看成大顺朝当前的主要大敌,而不能理解在崇祯亡国之后,大顺朝的主要对手变成了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洲朝廷。由于这一历史形势转变得太快,宋献策和李岩也不过是新近才有所认识,而李自成还不很明白,而彻头彻尾的大老粗刘宗敏就更不明白了。

宋献策在朝堂上将吴三桂与大顺朝廷彻底决裂后,所下的最后通牒向李自成汇报了,他不免有点紧张,因为这两条内容实在不是闯王所能容忍的限度之内:“…第一,速将太子与二王礼送山海卫,不可伤害;第二,速速退出北京,宫殿与太庙不许毁坏。”

李自成听毕,震怒异常,一拍御案,骂道:“岂有此理,吴三桂欺人太甚!”但是他并非那种性情浮躁的人,在盛怒之下能够自我控制,迅速地恢复冷静,思考了东征问题。此刻他的主意差不多已经定了,向军师宋献策问道:

“宋爱卿意下如何?当今之局,该如何解法?”

宋献策知道闯王的主意是出兵讨伐,他忧虑于大顺军会受到满清军队和关宁军的双重夹击,陷入两面受敌的危险境地,因此谨慎地建议道:

“吴三桂因为知道满洲鞑子不日将大举南犯,所以不但敢抗拒不降,而且还逼我送去太子、二王,退出燕京。如此狂妄,理当剿灭,不留肘腋之患。但微臣望陛下对吴三桂用兵之事慎重为上,尽量暂且安抚其心,或者设法拖延,不使他投降满清,才是最稳妥之策。只要我们打败满洲来犯之兵,吴三桂就彻底断绝了退路,到时候投不投降我朝,就不是他所说得算了。”

李自成听完之后,略略沉思,却不置可否,只是转向牛金星问道:“不知先生究竟有何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牛金星没想到闯王这么快问到了自己,而自己还没有拿定妥当的主意,只得尽量用中庸保守的态度回答道:“陛下,今日之事毕竟事关重大,一时之间恐怕难以决断。还是由臣与两位军师在下边反复讨论,等商议妥当,再向陛下奏闻。”

李自成虽然觉得牛金星这种老成谋国之策确实不无道理,但问题是他这种回答太模棱两可,说了跟说没什么两样,于是心中不由得烦躁起来,说话再也没有那么把持威严了:

“我要的是一个明确的可行之策,一个最见效果的办法,最好能够尽快解决这些麻烦,好回西安老家去安享太平,再腾出手来平定天下,哪里能在这里耽搁起来没完?老刘,你说呢,咱们该怎么办才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