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经历了北
之战的韩四是
有
的“纯甫说得有理,东华离本土太远,如果改设行省,的确不如自立一国有利于作战。”
在战争爆发前,大明帝国本土有6亿人,陆军不过100万
,海军不到20万。所谓7000万把刺刀,不过是吓唬人的。常备军占总人
的比重不过是千分之二。如果东华当时是大明本土,那么就要
照这个比例负担兵役——一个国家当然不可能都用一地的人当兵,否则就会很容易在军中形成派阀——差不多就是三万多人,而这样的兵力是
本禁不起
利
一击的!这样大明就必须长年累月在东华维持几十万人的驻军,兵费开支
大不说,就是士兵军官的
换,每年要要将至少二十万人运
和运
北
。光是运费,一年恐怕就要
费两三千万,更不用说多养几十万兵本
的开销了。
如果东华变成大明的几个省,当然就不可能实行这一系了——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大概都不会允许几个离开首都超过一万公里的省份拥有一
独立的军官培养训练
系的吧?这不等于在培养独立势力吗?
“不过这个东华王,我还是要辞!这一战我这个东华王已经尽力了,下一战该让我二哥自己想办法了。”朱胡安沉默了半晌,一摆手“容相,你帮我写个什么辞表的让人带回国去给我二哥吧。这个东华王…我是真的不想再
了!”
可是当东华已经是独立一国的时候,东华一国的英只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压榨
国家的战争潜力。而且还要为了战后重建费用和消化
额军费去哀求母国大明的施舍——相比之下,东华如果是大明的省,现在就能理直气壮的问中央要钱要
了,而应天朝廷为了安抚东华免得他们生
独立的心思,也只能有求必应,
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和东华省斤斤计较。
韩四的脸却更加难看了,他有些
不清朱胡安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了。不过他们都很清楚,无论胡安是什么意思,都给大明朝廷
了个特大号的难题,把一个特大号的烂摊
打包扔给了大明皇帝朱国雄。而这位宣武皇帝只要稍有一个不慎,东华的局面很有可能变得难以收拾…(未完待续。。)
东华搞本地人当本地兵,不可能让东华的每一个男青年都有当兵从军的经历,更不可能在东华另搞一
军官培养
系…这样在战前大明朝廷能在东华维持多少兵力?在战争初期能动员
多大的战力?”
韩四连忙摆手“大王,您这是害我!我可不了…最近我的
骨不好,老啦,看来活不了太久了,您还是饶了我吧。”
容闳和韩四闻言互相对视了一,韩四
:“大王您真的要辞王位?”
“难不成还是假的?”朱胡安抬起,
盯着韩四“韩帅,等我辞了王位,北
战场就拜托你了。”
而没有足够多的预备役军人和军官储备,那么东华诸省即便实行总动员,也会和利
联盟国一样,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这样就会造成拥有大批预备役军人和军官的
利
帝国在开战初期的几个月,拥有兵力上的压倒
优势…这一次的北
之战,中华这边在兵力和对手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不过是惨胜,要是让
国人拥有压倒
的优势,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韩帅,您这是什么话?”朱胡安苦笑着摇摇,韩四当然不敢接胡安的盘了,功臣当到他这个地步,应该考虑的是装傻充愣了,怎么还能接过两百多万大军的指挥权。“好吧,您不
,总归会有人来的。总之这个东华王我真的不想再当,也当不下去了,让大明朝廷接手吧。这样对东华的百姓,对两百多万将士,对东华将来的发展都好。而且打赢了这一仗,我对东华人民的责任也算尽到了,现在正好功成
退。”
‘更不可能让一个省一半的兵还要负担差不多一半的兵费!真要那么搞,战后东华人肯定闹独立!’容闳在心里想着。
而且,由于东华驻军都不是东华本地之人,东华本地就会缺乏足够多的参加过正规军和上过战场的预备役军人, 自然也不可能在东华诸省储备数以万计的预备役军官。东华的大学里面都有军官课程,而军校里面也有民用专业课程,实际上培养的都是军民两用人才,因而储备了大量的预备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