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一十三章朝廷暗liu汹涌(3/3)

绅阶层利益的守旧派官员们虽然现在不敢直接反对皇帝陛下朱由校的新政政策,但很多时候也会间接使些绊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与李明睿等人斗得越来越凶。

很多时候,尽管守旧派的领袖人物钱谦益是个被人诟病和唾骂的无耻之人,但大多数的官员却是属于翰林院与科道等官员,这些以清流自居的官员或多或少在节操上还是比较清廉的。

而李明睿等革新派官员虽然锐意改革,但因为他们占据着目前大明大多数最赚钱的机构,因而这种情况下,难免每个革新派官员都清廉自守,很多时候,这些官员是一边干实事一边尽可能的捞取好处。

因而在两派斗争的时候,尤其是以贪腐这类的罪责进行斗争时,很多时候,守旧派反而成了正义的一方,而革新派反而因为手脚不成功被揭发。

这样就逼得朱由校在很多时候尽管在治国信念方面是站在革新派一边,但有时候从理智上特别是从正义角度来不得不支持守旧派。

这似乎并不常见,当年王安石变法,就有支持变法的官员中多为小人的说法,而在张居正的新政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即便是原本历史上后世的晚清洋务运动中,也发生了杨乃武与小白菜这样的事件,而事件背景中,以翁同龢为代表的保守党却代表了正义的一方,左宗棠等洋务派反而是这个冤案的反派。

所以,这也是朱由校在铲除东林党后,并不再完全清楚这些守旧派官员的原因,甚至很多时候也会选择性的让一些清廉自守或者听话的守旧派官员身居高位且担当要职,其目的就是让他们起到对革新派官员的监督作用。

尤其是让这些守旧派官员担任科道方面的官员,这样一来,尽管他们有权,但却没办法干涉朝政走向,但也的的确确让革新派官员不得不收敛一些。

这也算是一种帝王的心术,而朱由校要做的就是保持着两党的平衡,就要让革新派能稳定而有效的推动着改革与发展,又要守旧派官员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促使整个大明的吏治不会因为财富的大量积累而变得迅速腐化。

有时候一个资本国家的腐败程度并不比一个封建国家好多少,因而朱由校不得不重视这一点。

不过,最近却有一件事让朱由校嗅到了不好的迹象,因为东厂提督刘如愚上呈了一封放在左都御史曹思诚的书房的信。

而这封信的内容却是左都御史曹思诚写给信王殿下朱由检的,内容却不过是问些诗词格律的事,尽管如此,这还是算一件比较敏感的事件。

因为按照朱由校的意旨,是禁止信王殿下与百官互相来往的,除了兵部的几个官员因为公务不得不交往以外,所以这无疑引起了朱由校的警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