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二、这仅仅是一个传奇
1。早期好运
如同打扑克牌一样,总有一个人要输的。如果看到周围的人都没有输,那输的人就是你了。——沃lun?ba菲特
怪就怪在,输的概率一直没有落在林园shen上。从1989年开始投资,他的资产从8000元冲到了20个亿。
林园本是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毕业后,和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一
样,林园当初找工作时专业并不对口,换了几个工作,最后到shen圳博wu馆混口饭吃。这是一个正确选择,人生本就充满偶遇,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若是整天窝在家里,就是天上掉馅过了也砸不到你脑袋上。
果然,机会很快来了。1989年,林园的一位知识丰富的朋友跟他讲:“shen圳chu现gu票jiao易所了,gu票是个‘钱生钱’的好东西,你应该去了解了解。”抱着一颗好奇之心,林园踏进了gu市。当时,shen圳共有四间证券营业bu。事实上,gu票在当时是新鲜事wu,很多人都不了解,所以每间营业bu都空dangdang的。但林园去了几次后却发现,这里蕴藏着赚大钱的机会。
林园声称自己起初是响应政府号召炒gu的,这zhong说法似乎有点矫情。那时林园说服了家里人,东挪西凑,筹到8000元钱,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正“摸着石tou过河”的gu票市场。在林园记忆中,当时jiao易所的条件特别简陋,大厅中间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gu票名称和价格,看有没有人要。价格在不断地变,有人要,林园就一手jiao钱一手jiao货,他自称和菜市场买卖猪rou没什么两样。这样来回倒几次,就可以赚不少钱。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些朋友要买哪只gu票,又刚好有人想卖,林园还居中介绍,每笔可以赚到一百多元的“中介费”这和如今彻底电子化的gu市几乎是两个世界。
和杨百万比较起来,林园算是年轻的,输得起。所以,他这敢拼敢闯的劲,还不能算是有胆识,只能说是有yan光、运气好。加上那确实是个好时代,林园骑自行车炒shen发展,穿梭于各个营业bu之间高抛低xi,一年赚进12万。林园自己都说:“我从8000元炒到了12万,那时候谁知daogu票是怎么回事儿?那时候,gu票是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我当时就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
林园之后又把目光投向“获利丰厚”的原始gu。接下来的两三年,林园奔走海南、上海等地收购内bu职工gu,即原始gu。如同很多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著名人wu一样,林园看到了原始guju大的获利前景。原野、锦兴、琼民源、shen华新等gu票相继被他大笔收入nang中,这些gu票上市后gu价均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1992年,林园的gu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元。
能拼chu这样的战果,还能说什么呢?人qiang,命qiang,不如时势qiang,时势比人qiang。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暴富容易招来暴毙。
2。择机避险
1993年chun天,中国gu市进入第一波熊市。那时的情形相当险恶。据知情人透lou,当年bu分机构拟订了消灭私人大hu的既定方针,允许大hu大规模透支买gu。结果,上证指数从三位数变成四位数,又从四位数跌回三位数,无数大hu被就地消灭,相当于在蹦极中失控撞地,非死即伤,死乃惨死,伤乃重伤。
当时的情况是,市场供应量太大,后续资金跟不上,供需状态发生了逆转,gu票的超高价格明显已经维持不住了。任何机构和个人到gu市来,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学雷锋的,没人会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帮别人维持gu价。看着自己手中的“存货”面临“贬值”的危险,林园决定脱手。林园分析当时市场资金的结构,几乎没有资金看重价值投资。换句话说,这个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卖掉手中的gu票是最正确的选择。
林园果断抛gutao现,转shen进入房地产领域,一走就是两年,逃脱了中国gu市第一波大熊市。
gu票好像毒瘾,一旦上手就很难收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