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德川开府(2/7)

长安慌忙两手伏地,但家康却不再斥责:“好了,太下山之前必须赶到冈崎。走吧。”

“你说你去大坂拜访过阿千?”

“多谢将军大人。”

“那你怎会有这东西?”

长安在寒风中站了起来,发现自己的背上已经全是汗。伴君如伴虎,不得右丝毫疏忽。跟随家康的人中,绝不只长安一人这么想。

“这样怎能开!开不了,亦结不了果!”

“将军竟也会如此?”

家康这个问题,让长安不知所措:“不…在下绝非洋教徒。”

“佐渡大人,真是奇怪呀。”书院里只留下一起跟来的柳生宗矩时,家康意味长对“天下已经托付于我,可我这般想着,忧虑也了一层。”

“洋教?快拿来,拿来!”

家康接过去,背对初冬的寒风,读了起来:“将军一片至诚,尽心保护自己的孩(据丰臣秀吉托孤之嘱,故这般称呼),令秀赖师父兼大坂町奉行的二位大人细心照顾,全力戒备,以防将军不在大坂时,有人行毒不轨,并为此严禁大坂的药铺买卖毒药…”叠起那纸,家康放怀中“他们怎的连这些都知?”

“当然!”一听已不再说洋教的事,长安的声音都变了样“一定会!必会顺利地开结果!”

长安实不敢再说。他有求知若渴的一面,一开始乃是抱着别样的目的接近洋人,可如今他却渐渐倾向于洋教了。他并非厌弃禅佛,而是反僧侣的生活和修行。在他看来,洋教的信奉更单纯,更能让他信服。但是他知家康的信奉,因此不能把这些说来。他本对成为忠辉的家老颇有几分把握,若是因为信奉问题,挡住了自己好不容易才等到的前程,才是功亏一篑。他有些后悔将东西拿给家康看了。

“啊?”

“大人说什么?”

“君之泽三世而斩。赖朝公的基业未过三代,武田在他儿

“何事?”

长安心里想的完全不是这码事。家康对传教士的手记有何反应,他颇兴趣。连洋人都这般认为,不久片桐且元和小秀政等人也会明白家康所为,并传达给秀赖。长安乃是于这个想法,才让家康看手记,但家康的理解却不同。

“死后之事。非下地狱或赴极乐,而是死后,现世的理。”

“这莫非就是关原合战时所说的‘打了胜仗,就更得谨慎’?”成濑正成和安藤直次等年轻人均“每到一住下时,主公便说些武家逸闻趣事,比以前更为开怀。”但对于永井、本多、大久保忠邻和鸟居等亲信,家康却更加严格。

但家康似乎在想着别的事,盯着池中成群的鲤鱼和鲫鱼“长安,你怎么想?他们能明白我吗?”

在冈崎大树寺,家康祭过祖先,从滨松到骏府,他的态度才变得温和起来。他决定在骏府歇歇脚,在此和负责筑城的藤堂佐渡守虎密谈了几个时辰。

“你信洋教吗?”

“是。婚礼时在下跟着去过,所以在下想去看看小在那边过得怎样。”

“这是望,佐渡守。活着时的事我大都已历过。赖朝公、武田、织田、太阁,都是很好的老师。可有一事,却谁也不曾教我。”

“这才是本。”

“依你看,德川家康的梦能成真吗?”

家康把扭向一边,他在长安颤抖的声音中,听了阿谀奉承的味,遂厉声:“我不这般认为!”

“是。”

“大家的心都松懈了下来。努力不够,修行不够。我一样,你也一样!”

“大坂。秀赖可能勉为其难,小和片桐呢?”

“是啊。连淀夫人都不知。果然是他们的神告诉了他们。”

“谁?”

“他们隔一段时日便会把这边的事报告本国总堂。据说这是草稿。”

“啊…在下想到太平之世,商事往来乃是第一要务。应该熟知他们的情况,以备不时之需,故偶尔去拜访他们,才…”

“这…这到底…”

近来,家康对贴侍卫的要求,比在关原合战前夕还要严格。他自己不仅一言一行没有丝毫疏忽,甚至会给人威压之。主公整天绷着脸,是不是不适?本多正纯这么担忧,可医士佑乘却:“据不才诊断,主公越发康健了。”

“这…”长安眨了几下睛,从怀中摸索着掏一张纸“此为洋教的传教士所写。在下抄了一份,请大人过目。”

“长安,你有先见之明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