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也是三百六十行当中的一行。但是它恐怕不能像某些行当一样当“活儿”。这个“活儿”大神圣,太复杂。有各
各样的技巧,但技巧却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这技巧只能
在作品之中,而不能让人可
可摸,一
工序地去品评:“这活儿
得地
。”最
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让人看见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
我的命运毕竟没有这么惨。当我写完了最后一行,才长长地舒了一气:现在,死都不怕了!我相信读者决不会认为我在危言耸听,我相信书中的亡人完全理解我的心。
我在落笔之前设想过各技巧,写起来却又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经离开我而存在,我的任务只是把它“发掘”
来,而无须再补上一块或是敲掉一块。它既然是“
育”而成的,就不能像人工制造的那样随心所
地加以改变。我尊重这个完整的肌
,我小心翼翼地、全神贯注地捧着它,奉献
来,让它呈现它本来的面目于读者面前。
我由衷地谢回、汉族的许多前辈和朋友,在我的写作之中给予了
情的关切和帮助。
谢北京十月文艺
版社的朋友们对我的信任和鞭策。他们
稿简直像“索命”而我甘愿把“命”
给他们。
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彩,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
彩。我无意在作品中铺陈某一职业的特
,只是因为主人公从事那样的职业,它就必然顽
地展示那些特
。我无意借宗教来搞一
儿“
幻”或“神秘”气氛,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它时时笼罩在某
气氛之中。我无意在作品中阐发什么主题,只是把心中要说的话说
来,别人怎么理解都可以。我无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
心编织“悬念”之类,只是因为这些人
一旦活起来,我就
不由己,我不能
涉他们,只能
照他们运行的轨
前
。是他们主宰了我,而不是相反。必须真正理解“历史无情”这四个字。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
(全文完)
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那么,我就太遗憾了,什么人都对不起了!
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乐而
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的稿纸常常被
泪打
,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
我在稿纸前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久远的跋涉。我常常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心都在小说中。我忘记了人间的寒暑,以小说中的季节为自己的季节。窗外正是三伏盛夏,书中却是数九严冬,我不寒而栗。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共长天一
”那样的前人名句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
人心。当然不是人间到
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更需要这样的意境。我笔下的主要人
,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
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
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人的心决不单单是解剖图上画的那颗有着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脏。为人的心作传,为人的心谱曲,这是一项十分艰辛而又十分幸福的事业。
谨将此书奉献给我的朋友和广大读者,这是我的心在和你们。我等待你们的批评。
我至今不清楚我运用了什么技巧,也
不清楚这本书
时下很
行的说法归属什么
派。
书稿终于完成了,摞起来将近一尺厚。我把她郑重地给鞭策我、信任我的编辑,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
1987年9月1日晨记于抚剑堂书屋
谨将此书奉献给亡故的人们,向他们表达我的怀念之情。
“分娩”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四五十万字,谁也不可能开几个夜车就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