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要承认,我一边写着上面这些想法,一边却到不安:我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无情的事实是,不
史铁生的那个
神
自我多么
不可摧,他仍有一个血
之躯,而这个血
之躯正在被疾病毁坏。在生理的意义上,
神是会被
拖垮的,我怎么能假装不懂这个常识?上帝啊,我祈求你给
的史铁生多一
健康,这个祈求好像近似史铁生和我都反对的行贿,但你知
不是的,因为你一定知
他的“写作之夜”对于你也是多么宝贵。
观自己的执迷和嘲笑自己的妄念,当然,时常也关切地走近那个困顿中的自己,对他劝说和开导。有时候我不禁觉得,如同罗已经不在罗
一样,史铁生也已经不在那个困在
椅上的史铁生的躯
里了。也许正因为如此,
所遭遇的接二连三的灾难就伤害不了已经不在
中的这个史铁生了。
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
绝对的完
之境
参照系了。如果只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到的就只能是限制的某
形态,譬如说
的残疾。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以自己的残缺比别人的肢
齐全,以自己的坎坷比别人的一帆风顺,所产生的只会是怨恨。反过来也一样,以别人的不能比自己的能够,以别人的不幸比自己的幸运,只会陷
浅薄的沾沾自喜。惟有在把人与神作比较时,才能看到人的限制之普遍,因而不论这
限制在自己或别人
上以何
形态
现,都不馁不骄,心平气和。对人的限制的这样一
宽容,换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面对神的谦卑。所以,真正的智慧中必蕴涵着信仰的倾向。这也是哲学之所以必须是形而上学的
理之所在,一
哲学如果不是或明或暗地包
着绝对价值的预设,它作为哲学的资格就颇值得怀疑。
2002。1
《病隙碎笔》中有许多对于信仰的思考,皆发人省。一句
睛的话是:“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
神
自我有两
姿态。当它登
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
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所以,史铁生说:“皈依并不在一个
所,皈依是在路上。”这条路没有一个终于能够到达的目的地,但并非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
即是目标存在的证明,而且是唯一可能和唯一有效的证明。
质理想(譬如产品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理想(譬如消灭阶级)的实现要用外在的可见的事实来证明,
神理想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界。所以,凡是
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
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一步说,真正的信仰也必是从智慧中
育
来的。如果不是太看清了人的限制,佛陀就不会寻求解脱,基督就无须传播福音。任何一
信仰倘若不是以人的
本困境为
发
,它作为信仰的资格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譬如说,如果有一个人去庙里烧香磕
,祈求佛为他消弭某一个
的灾难,赐予某一项
的福乐,我们就有理由说他没有信仰,只有迷信。或者,用史铁生的话说,他是在向佛行贿。又譬如说,如果有一
教义宣称能够在人世间消灭一切困境,实现完
,我们也就可以有把握地断定它不是真信仰,在最好的情形下也只是乌托
。还是史铁生说得好:人的限制是“神的给定”人休想篡改这个给定,必须接受它。“就连耶稣,就连佛祖,也不能篡改它。不能篡改它,而是在它之中来行那宏博的
愿。”一切乌托
的错误就在于企图篡改神的给定,其结果不是使人摆脱了限制而成为神,而一定是以神的名义施
制于人,把人的权利也剥夺了。
看到并且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这是智慧的起,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没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脱,没有超越,智慧就会沦为冷漠的犬儒主义。可是,一旦寻求拯救和超越,智慧又不会仅止于智慧,它必不可免地要走向信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