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指桑骂槐(3/7)

高”或“额角头高”甚至直接就叫“额角头”比如“侬今朝额角头”就是“你今天运气特好”的意思。

野史中额骨头最高的人是苏小妹。苏小妹据说是苏东坡的妹妹,曾被苏东坡作诗取笑说:“脚踵未出香房内,额头先到画堂前”可见其额头之高。小妹也不含糊,当即以老兄的长脸作答,道是“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也可见其脸面之长。看来兄妹两人都其貌不扬,一个“冲头”一个“马脸”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额骨头最高的神则是寿星。谁都知道,寿星的额头又大又高还肉突突的,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寿头”然而在上海“寿头”却是骂人的话,意思和北京的“傻逼”差不多。因此傻里傻气就叫“寿头寿脑”上了当还一点感觉都没有的则叫“寿头麻子”(也叫“寿头码子”、“寿头模子”),而呆头呆脑、土里土气、不懂世故、不通人情就叫“寿”这就奇怪,难道做寿星不好?原来此“寿头”非彼“寿头”它不是寿星头,而是猪头。江南习俗,冬至之前,要买猪头腌透风干以备敬神之用,又尤以额头皱纹如寿字者为上选,叫“寿字猪头”简称“寿头”(参见薛理勇《闲话上海》)。所以,寿头的意思就是猪。显然,谁要是做了寿头,或被看作寿头,旁边便多半会有人在磨刀子了。

“寿头”既然是猪“冲头”也跟着倒霉,都被看作是最好欺负,不斩白不斩的“翰大”;而怂恿那些“寿头寿脑”的家伙冲锋陷阵盲目行事,自己坐收渔利的行为,就叫“斩冲头”上海人一个个“门槛精来兮”好容易逮住一个“寿头”岂有不狠狠“斩一记”之理?

真不知长着一个大冲头的寿星老儿听了会作何感想。

大约也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三、捣糨糊,还是倒江湖

上海人把傻叫做“寿”成都人则把傻叫做“瓜”比如瓜儿(傻子)、瓜兮兮(傻乎乎)、瓜眉瓜眼(傻头傻脑)。傻为什么是瓜呢?原来这“瓜”不是西瓜南瓜冬瓜葫芦瓜,而是“傻瓜”去掉一个“傻”字,就成了“瓜”

猪头变寿头,傻子变瓜儿,其实都是方言在“捣糨糊”它总是在那里指桑骂槐,其结果,是弄得我们连这三个字究竟是“捣糨糊”还是“倒江湖”也搞不清。杨东平先生的随笔集《最后的城墙》中就有一篇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我同意东平兄的意见“倒江湖”也好“捣糨糊”也罢,都有点调侃,有点无奈。但“倒江湖”在调侃无奈的同时,毕竟还多少有点身手不凡、高深莫测的英雄气“捣糨糊”就纯粹是调侃甚至嘲讽了。它往往有胡日鬼、瞎折腾、惹是生非、调皮捣蛋的意思,也指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狼头很大,货色不怎么样的人。你想,糨糊就是糨糊,再捣也是糨糊。捣得越起劲,就越可笑。再说,什么不好捣,捣糨糊?所以,谁要是自称“捣糨糊”那他不是自谦,就是自嘲。

然而语言又是需要“捣糨糊”的。因为语言既不能“闹革命”又不能“倒江湖”咱折腾不起。要想生动活泼一点,也就只有“捣捣糨糊”

北京人就最会“捣糨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