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传》(当代中国版社1991年12月),黄瑶《罗荣桓年谱》(人民
版社2002年),《回忆罗荣桓》(解放军
版社1987年),张正隆《雪白血红》(解放军
版社1989年),肖伟俐《帅府家风》(中共党史
版社2007年7月版),《罗东
:重走长征路》(央视《面对面》),崔向华《罗荣桓和他的家人》(《炎黄
秋》2002年第12期),林月琴《有关
主席和罗荣桓
往的片断回忆》,叶剑英《悼罗荣桓同志》,朱德《悼罗荣桓同志》,张乃军等《罗荣桓在费县》(山东费县网),《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解放军文艺
版社200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
版社1998年),刘秉荣《红一方面军纪实》(人民
版社2003年12月)
岗没
事前,称赞罗荣桓是“党内的圣人”荣帅自己心中无私,所以也敢于在
泽东和中央的指示之外另搞一
,比如不
行康生那么严酷的“抢救运动”不参加彭德怀那么壮观的“百团大战”还有公开反对林彪的“带着问题学
选”就都是经典之作。可惜荣帅鞠躬尽瘁,把
累垮了,从1942年就带病作战,46年切除一肾,建国后因病辞去总政主任等
位,老
特许他开会时随意退场。1963年12月16日,罗帅辞世。当晚消息送到中南海颐年堂,老
正在听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他让大家起立默哀。默哀毕,
泽东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
,很有原则
,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
,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天夜里,
泽东吃了安眠药,但还是久久不能
睡,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此言透
的
泽东对罗荣桓的倚重,似乎明显超
了罗荣桓所担任的职务。康生那么大的学问、周恩来那么大的本事、朱德那么
的人品,他们去世时,
泽东都没有那么
的痛苦。另外
泽东与罗荣桓关系这么铁,二人却没有一张合影,可见罗帅在
泽东内心的“人际座标图”上,必有不为人知的重要地位也。
本文分参考资料:
确实,人们多知罗荣桓是个卓越的政委,但很少知
他独当一面的大本事。抗日战争中,山东是中共唯一的全面控制了战略要
的省份,这全靠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罗荣桓的既有理论
度又有办事魄力。山东的整风运动,在罗荣桓领导下,只整风不整人,保护了所有的
,连王若望这样的“自由化分
”都只是
行一下批评检查。罗荣桓一针见血地说:“我们的
,敌人早就给我们审查好了。”这般
刻的修辞,只有
泽东林彪邓小平等几人才能说
。
泽东
叹
:“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
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后人只看到林彪率百万大军
关,横扫大江南北,但林彪百万大军的班底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山东。看看峻青和莫言的小说,也会知
山东的战争是多么残酷。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里,
十万少剑波杨
荣那样的
去开辟东北,才有了沃野万里粮山煤海的雄厚
据地,才有了几十万人
大的东北小伙
参军,才有了三大战役和横渡长江,才有了遍布九州大地的山东
。这当然首先是
泽东的雄才伟略,但罗荣桓的创业之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林彪晚节不保后,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罗帅树为反林彪的先驱,其实林罗的关系非常铁,二人推心置腹的程度恐怕不逊于“刘邓”罗荣桓去世后,林彪非常悲痛,题词写:“良师益友”后来别人说林总您现在地位这么
,这个写法不合适,他才换了。林彪是连
都敢
撞的人,只有罗荣桓的批评他才听得
去。有些半瓶醋学者看了
泽东吊罗荣桓的诗,就以为“斥鴳每闻欺大鸟,昆
长笑老鹰非”是扬罗贬林,这是党史知识和治学
神双贫乏的表现。罗荣桓一生只跟林彪合作过那么几年,而且合作得很好,这个比喻用于林罗“每闻”和“长笑”都对不上。其实罗荣桓跟另外的人合作共事更多,矛盾斗争也多。抗战前期,到
都宣传王明,认为海
派大师王明比北大图书馆勤杂工
泽东要伟大,甚至喊“王明万岁”只有林家兄弟、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康生、罗荣桓等几个老
的“铁粉”力排众议,
定地拥护
泽东为
心领袖。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和建国后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欺负、嘲笑罗荣桓的人多了,凭什么非要墙倒众人推地死盯着林彪呢?即使
泽东觉得林彪某些方面不如罗荣桓,也不至于贬低到“斥鴳”和“昆
”的地步吧?那么,诗里的草
和雄鹰分别指谁呢?
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相
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