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二章鲶鱼(2/2)

的确,华尔街上30来岁的百万富翁比比皆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新手,没有任何经验,在·士丹利这样大公司可以拿到10万元的年薪。即使在稍差一些的小公司,年薪也平均在6。5万元上下。如果是商学院的毕业生(mba),年薪的底线则是8。5万元(年终另有11。5万元左右的奖金)。一个有五六年工作经验的副经理,年薪一般在50万到70万元之间。

今天来面试的几位华尔街的英,就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克里斯托弗和伊齐基尔他们问的更多是专业方面的问题,李杰则不同。

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虽然谈不上灭绝人,但德和良心的谴责已经很难动摇自己,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和影,甚至犯法律也屡见不鲜,只要你足够聪明,就不会被抓住。

“您说的并不完全准确,先生。您就是日冕公司的明星产品和名片,而我的责任将会是在打好这张牌的同时,把其他产品推销到全世界。”回答问题的是大卫·德里夫,这个今年43岁的中年男曾担任林证券的副总经理,学习的专业则是生制药。“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您承诺会让我的收翻倍。”

“德里夫先生,你为什么选择来日冕公司,这是一家没有任何名气,甚至还没有推产品。”

“在我的价值之后,您会觉得每一元都非常值得,先生。”大卫·德里夫语气当中充满自信。

没办法,李杰对这些华尔街的家伙很是喜,他们信奉的弱丛林法则让他有怀念曾经的恶世界。而对于现在公司里的克里斯托弗和伊齐基尔等人,这两个家伙的现恐怕就让他们如芒在背了,有利于保持活力。

自然,利益与付永远是并存的。想在华尔街上混名堂,必须遵循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生活和工作不分家,但又千万不能让人觉得你活得很累。上班时拼命,节假日也要跟客去玩。打尔夫球,开派对,就连结婚纪念日也要奔着跟客联络情的目的去。这些“在街上工作”的人穿着讲究,谈吐得,全天24小时严阵以待,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往往除了同事和客再没其他朋友。

“工作最疯狂的时候,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周一到周五在公司易,周五晚上坐飞机去拉斯维加斯,在赌场里连赌48小时,周日再坐红航班回纽约,下飞机后直奔办公室,开始又一周张的工作。因为易所在周末休息,赌场是惟一能提供类似冒险刺激的地方。我甚至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周末跟女朋友约会,或者陪父母吃顿饭。”大卫·德里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述了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在华尔街工作太久了,我已经习惯工作带来的的压力和刺激,难以适应安逸生活,也许到承受不住的时候,才会考虑休息。”

“最后一个问题,我需要的是真正能够保持旺盛力,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我的要求,哪怕违背原则,你能到吗?”李杰注目这个西装革履、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男人。

“在华尔街,没有人会不好意思,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给公司创造价值,为自己赚钱。”说这些话的时候,大卫·德里夫非常坦然,没有半遮掩,就像是与老友在闲谈那样轻松。

过得像明星一样,你惟一的选择就是去华尔街。”

“你的选择非常明智,而且,如果你真能够证明自的价值,以后也许永远不需要担心的问题。”李杰意味长地说。“对了,还有金钱,恭喜你。”

这些人活得像斯达的斗士,承受着大的压力,没有真正的假期,没有舒适,没有娱乐。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心,睛里只能有工作。在华尔街几乎看不到50岁以上的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混得好的到了40岁左右就已经赚够退休。另外,华尔街的工作实在过于耗费力,到40岁的时候,多数人就已经灯枯油尽,无以为继了。

虽然名牌大学金或者理专业的毕业证书,对在华尔街的工作多少有些帮助。但更多的时候华尔街只认钱不认人,这里是只以成败论英雄的世界。从华尔街的内构成来看,数学专业的人不超过30%。而那些原来学习工程、机械、化工、能源、生化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改行从事金常常会有更加的表现,所以华尔街信奉“英雄莫问”的信条,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

“你很坦率,德里夫先生。”李杰并没有因为他有些放肆的话语生气,反倒玩味表情。

有压力是好事,李杰满意地想

最终,通过面试的两个人都是华尔街,另外一位是前·史丹利级投资经理伊斯雷尔·霍洛维茨,贵族世家,虽然学的是音乐和经济,但到华尔街转行搞金后,很快就,曾经在能源领域掌着7亿多元的业务。

但是!请注意,工资并不是华尔街人收的主要分,红利才是大,一个级分析员年终拿到900万元的奖金并不是神话──个人红利最甚至可以达到2000万元。

“你不担心兑现承诺的问题?”李杰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