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9章北行(1/7)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49章 北行

随着市场形式开始好转,价格开始稳步回升。最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各大钢厂的chu厂价格和进口的报盘价有了大的上扬,直接刺激到了终端用hu的神经。在用hu的心理已经形成了“晚买一天就要贵一些”的想法,这些才是支持市场的重要原因。

那些终端用hu,平时月用料500吨的,这时候就开始an800吨的计划走。而贸易商之间的liu通则更快。大家都知dao涨价收货的dao理,对自己擅长销售的规格开始不断的备货,以备后需,大势开始向卖方市场靠拢。

在这zhong形势下,国产材料开始变得好销,我们几家在钢厂合订的材料,已经没有丝毫压力。钢厂刚chu新价格的时候,我立即联系了包括俞岚在内的一些非常熟的客hu。大bu分客hu都进行了比较大量的采购。光是这些量,差不多就可以消耗光我们国产材料的库存。不过现在把货全bu放chu去显然是不明智的,离后面一批材料到库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市场采购才是我们的重点。

俞岚更是又划过来300多万,让我全bu为她订购成常用规格。无奈这时候整个市场都动了起来,我并没有在最低价位的时候采购到全bu的材料。有一小半的成本略高了些。

而公司的售员们这个时候经常zuo的事,就是向他们的客hu解释涨价的原因,说到底只是qiang调一点,办款要及时!大bu分的客hu明白这一点,每当市场活跃的时候,基本上都会chu现这zhong情况。所以他们也能够接受。

绝大多数公司在这个时候都采用一定时间内留货不留价的策略。我考虑到自己公司的知名度以及客hu积累并不qiang,没有盲目的采用这一方法。依然是保留价格及材料。不过付款的期限比以往要仓促了一些,对终端客hu限定在一个工作日内付款,贸易商则是半个工作日。短期来看,这zhong方法使利run相对少了些。但我认为从长远角度来说,争取到一些好的终端客hu,才是实现公司利run最大化的王dao。

我们公司地销售重点,当然还是进口材料。

加上市场替俞岚和梁波他们收进来的材料,现在手tou有6000多吨进口薄板。大概一周后。第二批1万2千多吨材料就能入库。如何将这些材料合理的分期推向市场,是我现在最大的问题。

如果等下批材料入库后,集中销售,即便市场已经大涨,但我订购的这些规格地材料也很有可能会下hua一些。这已经是一gu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市场的量。而对我的切shen利益又是最大的,容不得我有半点ma虎。

通过外贸公司的关系,我比较容易得到一些确切地消息。许华当然不会将什么事都告诉我,不过他有时似有意又似无心的只言片语,已经让我得到了不少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有两家大的进口钢材代理商。一个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许华所在的浦海对外经贸总公司。另一个是总bu位于京城的首都矿业集团。首都矿业集团zuo这一行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是一家老牌国企,资金实力雄厚。据许华提供的消息,首都矿业集团下半年大将引进价值20亿的进口金属材料。其中有近五分之一为热轧薄板。产地为mei洲和欧洲地一些国家。从质量上来说,他们引进的材料要比我所销售的好。但这个时候质量好不意味着好销。

不过这个信息还是太过模糊,对我的销售策略无法给予有利地支持。在一次电话的闲聊中,许华无意中说起dao。国家在进口方面都是有pei额的,其中包括各zhong材料的比例。这一下子让我放了不少心。而且不guan怎么样,首都矿业弄回来的材料再多,也不愿意把这一块的市场zuo坏掉,大家都是为了赚钱嘛!

有了这个底,我对材料地销售方向有了比较明晰的计划。

首先销售的重点还是在liu通商上面。这样周转才能快起来。我和梁波、吕良他们一起专门商讨了一下联合销售的事情。

他们公司里的业务员,只负责an我的销售价格报价,而我也将第一时间将待售地规格和价格通报他们。在材料销售chu去后,我在挂牌价的基础上,下浮50块钱给他们。不过这里面有两点我是郑重申明的,一是要pei合我这边的调价。二是要严格an照我的价格销售,不能私自降价销售,三是要随时互通市场动态。

因为30的差价liu通商搬货cao2作就有利run可图,而我给他们的利run空间算是比较大的,所以特意声明了这点。如果有人私自降价图利,对我们的合作是相当不利的。

我说完这些,吕良就说:“这次是老吴拉大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