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兴是很明显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我这边调整价格,让他已经订下的业务无法操作。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在调整价格之前,他下面的业务员并没有和宋海蜂最终订下来,否则一定会给他把价格锁定下来。从公司开办,我就一直对所有员工强调,信誉是至关重要的。
我说:“现在市场眼看着有起色,我准备在后面小小的推上一把,让上涨来的更快一些。这样大家都有好处嘛!”
“嘿嘿,知道了。那就算了吧。吃过中午饭,我让人把支票送过来。”梁波笑了笑,这样说道。
挂了电话,我靠在椅子上,脑子里一下子生出了很多念头。
梁波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也很强,我这样做的道理,他肯定是知道的。我刚入行的时候,有些东西还是他慢慢教我的。不过放在公司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他未必能转过劲来。刚才他最后的那句话,还是透出了些许不满。
想起这些年和梁波之间关系的一些变动,不由的有些黯然。在老家一起读书的时候,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是兄弟,我刚到蒲海的时候,他对我也是特别照顾。但随着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们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就算那时候他弄个什么活动,不忘叫上我,但那种改变,大家心里都清楚。他和吕良、刘扬那些人在生意上认识的朋友倒更亲近一些。
这到不是说我对他有什么不满,或许是人以群分的原因,他也更需要和自己同样层次,或者更高层次的朋友,以谋求自己的发展。后来我开了公司,慢慢有了自己的基础。我们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小时侯读书时的样子。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有合作的基础。如果我始终是个小小的打工仔,恐怕总有一天我们会越离越远。朋友也是要看层次的。
即便我现在的做法,其实还是为自己的公司利益考虑。而梁波也是如此。对我来说。更早的出现一个高涨的市场,符合我现在的最大利益。而对梁波来说,一个新客户,是他的大利益。薄板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试销的产品。
有些很好的朋友。平时在一起吃喝玩乐,花个几万块钱,都会有人争着买单。但是涉及到生意上的利益,或许只是几千块钱,心里却会留下疙瘩。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也说明了人确实很复杂。
我那起内线电话打给宋海峰。
“梁波那边要多少材料?”
“60多万吨的样子。”宋海峰说。
“按他早先订的价格放给他吧!”
“可是他没有订啊,我还问来着,那边业务员说不确定的。”宋海峰有些奇怪的说。
“放给他吧!”我交代了一下,阁下电话。
这事我自己做的也很有问题。如果早上就和梁波知会一声。或许不会有这种问题。现在这样做了从公司地管理上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这种做法等于是搞了特殊话。而且当时没有答应梁波,后来又给了他货。实在不明智。
但一来一点材料的确无关大局,二来我实在不想因此和梁波再有什么隔阂。来蒲海到现在,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